刻意练习?赢在起跑线?成为专业精英?瞬息万变的AI时代,你的成长需要更多路径和可能!
人类社会瞬息万变,如何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不被拍在沙滩上是一门技术课,这个时代已不是单一化的时代,只有将自己打造成通才,才能在社会立稳脚跟,才能得到持续性成长。
《成长的边界》立足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各种领域,用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精英案例结合当今社会通才成长理论总结出一系列可以提高个人成长力量的新路径,帮你打开成长之门。
以往我们看到的书籍都是告诉我们要有专业度,要将自己打磨成行业的精英就必须做到专一。然而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多元化发展,让成长无边界,这与其他同类书籍的立意正好相反,在这个充满着超专业化的世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提升呢?
在引言中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两个比较为人熟知的体坛成长故事,一个是从三岁便被认定为高尔夫项目的“天选之子”,在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成为年龄最小的体坛明星,他便是专一化成长、刻意练习的最佳代言人。另一个则是与之相反,在成长时期广泛涉猎众多体育项目,没有接受过任何的特定启蒙,直到少年时期才转身投入网球项目,但是其成就同样无人能及。
一个是刻意练习的专一型选手,一个是多元发展无特定启蒙的运动达人,两个世界级体育明星的成长过程完全相反,但是其成就却不相上下,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后者更为突出,这两位便是老虎·伍兹和罗杰·费德勒。
老虎·伍兹所做的刻意练习也就是现在极为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中最重要的方法。所谓“一万小时定律”就是无论在哪个领域,想要提高技能水平,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累积高专注度练习的时长。刻意练习的时长决定了成功与否,而老虎·伍兹的成长经历还验证了这一定律的必然结论:刻意练习必须尽早开始,越早越好。
如今“尽早起跑、精准练习”已经成为众多家长迫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一个座右铭,从孩子未出生时便开始进行胎教,出生后两岁开始便马不停蹄的报各种兴趣班、奥数班等等,带着懵懂无知的孩子,不是在学习的路上就是在报班的路上。然而如此这般过早的训练是否达到了想要到达的目标呢?
科学家对刻意练习的结果与非刻意练习做了相应的对比,发现刻意练习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这也便有了别一项研究:在集体项目中攀上巅峰:“晚些起步、专注和坚定”。相较之下罗杰·费德勒便是晚起步的人,但是他的专注力与坚定比刻意练习的人不逊分毫。
《成长的边界》一书以老虎·伍兹和罗杰·费德勒二从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刻意练习与多元化成长的人同样可以抵达成功,“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狂潮已适应不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也无法达到成长无边界的要求。
在学习与探索的时期,应该让孩子自主学习,自由学习,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喜欢的路,这样他们才能在这条路上发掘自身的价值,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优势的人,而不是单一的专注者。
在书中作者并未对刻意练习进行抨击,而是大量引用了刻意练习的单一专注者与多元化发展、晚起步的人相比较的案例,让读者自己来判断哪种方法是适合自己,适合孩子的成长方向,让读者自主选择是否进行成长无边界的发展,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可以误导读者放弃刻意练习的书籍。就像引言中所举例的老虎·伍兹和罗杰·费德勒,两个人都属于天才选手,只不过一个从小便进行刻意练习,而另一个只是与之相反,起步比较晚而已,但是两人的成就同样卓越,所以说无论是哪种方法的练习,只有选对适合自己的才会有成效,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学习。
如书封所说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未来社会趋势万变,我们需要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刀,用跨界不断拓展能力范围——成长无边界,未来无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