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今天读到万维刚老师,老师的专栏,对于教育这件事情,收益良多,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通才”还是“专才”的看法;
现代世界的分工越来越细,在几乎每一个领域,能直接受到奖励的,都是专才 ,这是一个要想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厉害,就得单点突破的时代。
那在这个时代里,成为一个所谓的“通才”,还有啥意义呢?
1、天才儿童和多面手
2006年,体育界的两个传奇人物,泰格·伍兹和罗杰·费德勒,两人的经历很不一样。
泰格·伍兹是绝对的神童,从小就赢了起跑线。伍兹十个月大的时候就非得玩高尔夫球杆,他爸爸不得不专门给他做了一个。两岁,因为会打高尔夫球而上了电视节目。三岁,在青少年组九洞的比赛中打出了48杆的成绩,只比标准杆多11杆。四岁,就专门在球场找成年人打,还能赢他们的钱……泰格·伍兹的丰功伟绩咱们就不多说了。
费德勒不是神童。
费德勒从小什么球都玩,只要是球他就喜欢。他妈妈是个业余的网球教练,但是不愿意教他打网球,因为他的击球动作很怪,他妈妈看了受不了。费德勒打网球比赛的时候,他爸爸宁可和旁边的人聊天也不看他。费德勒的父母完全没有把他当天才儿童定向培养,对他的要求只有一条:不作弊就行。
费德勒玩到十一二岁,才决定在足球和网球之间选择网球。教练看他打得好,想让他跳级跟高年级的孩子一组,费德勒拒绝了 —— 理由是我打网球就是为了和朋友们在一起,我们打完球还能聊聊别的,我不能离开朋友……一直到十六岁,费德勒才开始真正的专业网球训练。
结果是他成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网球运动员,曾经连续237周排名世界第一。费德勒起步比别人晚,但是职业生涯却比一般人都长,37岁了仍然在打球。
你愿意当泰格·伍兹,还是费德勒呢?
2、刻意练习应该从几岁开始?
泰格·伍兹是“刻意练习”的招牌人物。我们都知道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练什么和怎么练,但是练习时间也必须保证 ——想要成为高手,通常需要至少10年、或者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
—就是说,费德勒,才是更有代表意义的典型。
可能泰格·伍兹本人是个特例,也可能高尔夫球这个项目是个特例。
费德勒成长的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尝试期”。在正式选定训练项目之前,费德勒有好几年的时间尝试各种感兴趣的项目,训练并不需要有多严肃,关键是好玩。
感
那些特别懂行、从小就帮孩子选定了前程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
强制性早教可能能赢起跑线,但是后劲不足。该玩的时候可以玩,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长大才能突破。
思
不管你是专才还是通才,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而成为心智健全的人,最关键的是有一个或两个心智健全的父母,他们关注你一生的幸福,而不是把你当作完成他们未完成渴望的工具。
如果你不幸成为过这样的工具,那你起码有机会,不要让你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你的命运。
行
这些人没赢起跑线。而不赢起跑线给他们带来了至少两方面的优势。
一个是尝试期。
对大多数人来说,刻意练习是个一点都不好玩的事情。如果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都正确,那剩下的就是比谁能坚持下来 —— 往往是只有真正热爱这个项目、靠内部驱动的人能坚持下来。有一个尝试期,尽可能多尝试一些东西,等到自己心智成熟了再主动选择一个方向深入下去,这样的人才有内部驱动。
第二个优势则是认知上的。
尝试过很多项目,做过很多领域的人,他的思维水平会不会比别人强呢?如果一个孩子为了能跟朋友们谈论电影而放弃在网球课上跳级,你难道不觉得这孩子有点思想吗?
人都说人生是场长跑,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前面跑太快后面就没劲儿了 —— 而是后面你可能要换比赛项目,你要尝试各种不同的跑步方式,甚至改变你对“跑步”这件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