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三届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暨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推进交流会已经第二天了。两天的学习,几乎颠覆了我以前对课堂教学的所有认识。曾经,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曾经,我们的课堂浮躁不安;曾经,我们的课堂你问我答,只是少数学生的天下……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们不只是聆听,还亲身实践,仔细观察,积极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课堂。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安静的课堂,是安全的课堂,是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的课堂。
无论是昨天下午林莘校长的讲座、今天上午她给孩子们上的童诗课,还是下午李玉贵老师带我们共读一本书、共备一堂课;每一间教堂、每一堂课都是那么安安静静。老师温柔细心,孩子轻言细语,师生、生生彼此之间都互学互助、并在互相学习中得到成长。
为什么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能够如此安静?那是因为每一个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每个人都在安静思考、认真倾听。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教室里是安静的。老师说话轻声细语、温柔平静,孩子们却都能听得到、听得清。
昨天林校长的童诗课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其中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就有一大半,孩子们默读、轻声读,不时地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孩子们认真阅读、认真思考的过程都是在安安静静地氛围中进行的。
孩子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是安静的。无论是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每个孩子都是轻声细语,没有了我印象中的热热闹闹、大声说话,无论孩子发言的声音有多小,孩子们都在认真听,并随时等待着与自己的思考进行串联,形成自己的收获。
我一直在思考,在追问,为何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会如此安静?为何孩子们在如此安静的课堂却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而且每个孩子在这样的课堂里都能得到了幸福成长?两天的学习,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大秘密”一一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里学习是安全的。
由于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想法完整接纳、对每个孩子的尊严完全尊重,老师和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孩子在课堂上不用担心自己犯错,因为即使错了,老师也会微笑接纳,老师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成果,保护每个孩子的尊严,所以他们的内心是感到安全的,所以他们才能安静地阅读、安静地思考、平等地交流,让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林校长在课堂上始终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即使孩子的回答错了,她还是微笑点头,不评价、不补充,更没有去否定,而是让孩子继续回到文本,继续去发现、去思考。
另外,课堂上老师和孩子的语言都透出发自内心的尊重。“无论答对答错都没有关系”是老师对孩子的“尊重”;“我听到了xxx的发言我想到了……”是对前一个同学发言的“尊重”;“第一小节中,百足虫/爬过小草身边/一只/两只/三只,我从这里读懂了……”是对文本、对作者的尊重……
俯下身、蹲下来、竖起大拇指、握手、拥抱、侧耳倾听……是老师课堂上常有的姿态……
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能不安静吗?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能不感到安全吗?有这样的课堂氛围,他们能不感到安心吗?(谭秀琴)
(图片均来自本次小语分会场一群,感谢本次各位老师提供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