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自律,解决人生问题的终极大秘籍!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最近,在重看美国作家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的走的路》系列作品。

这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本解决人生终极问题的秘籍。我把它珍藏,在不同的人生境况下,每看一次,它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这本书,是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李笑来反复提及的一本书。李笑来把这本书奉为圭臬,我也同样喜欢它。

针对自己的拖延状态,我重看了本书的第一章,很是有启发。不仅开始了拖延已久的行动,也重新自省,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也相信这种自省,非常关键,也很必要。一定有很多人,也和之前的我一样,限于困境迷茫中,不可自拔。

今日,我就整理所学,告诉大家该如何克服,那些遇到问题就拖延的习惯。



以下为内容整理:

问题和痛苦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然而,大多数人还缺乏这样的智慧。我们总是麻痹自己,回避问题,而不是直接面对它们;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承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既然自律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分别是:

①推迟满足感;

②承担责任;

③忠于事实;

④保持平衡。

以下,我就这四点,进行简单的概括。

如果,你觉得有启发,应该感谢斯科特·派克。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我们选择逃避和拖延,其实就是贪图享乐安逸,不愿意先苦后甜。这很大一部分原因,要追溯到每个人的童年。如果,父母缺乏自律,孩子必然是不会自律的。孩子只有在童年时候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若父母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使得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地狱,这种恐惧的感觉会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后。他们宁肯提前透支将来的快乐和满足,也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在他们眼里,将来太遥远了、太渺茫、太不可靠,所以,即使将来比现在好过许多倍,他们也不愿意去等待,只愿意得过且过。

不愿推迟满足感,在成人后的表现可能是

a.某些问题让我们头昏脑胀,一旦面对,便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

b.与此相比,还有一种更具有破坏性的态度,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但问题不会消失,它仍然继续存在,仍然妨碍着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这两种现象,都表现出人们故意对问题存在的忽视。只有解决了“忽视问题”这一问题,他才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才能走向下一步——世界上所有的心理治疗,本质上莫不如此。

解决问题的时机

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者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方法。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承担责任:

求助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所患的不是神经官能症,就是人格失调症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则不愿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

不少人兼具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统称为:“人格神经官能症”。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想要躲开这种痛苦。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利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只有承担责任,接受事实,才有可能会是一个自由的人。



忠于事实:

通往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出生时,并不是带着地图来到世界的。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

我们总是守着固有的地图,固步自封,对新事物,还以原来的眼光去看待,就必然会形成偏见

忠于事实,就是要放弃自欺欺人,承认一直以来不敢承认的问题,面对事实。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

忠于事实意味着什么呢?

a.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

b.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固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



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但有时候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因放弃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现象。如果放弃的过程受到干扰,导致抑郁的情绪被延长,或是抑郁的情绪不能在完成放弃后消失,那么抑郁就变得不正常和不健康了。

​放弃自我,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有一种暂时的放弃自我,值得一提,因为这种放弃是成年生活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也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技能我称之为“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兼容并包的道理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我们一生中,要做出许多的决策,而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这是平衡的艺术。


心得感悟:

以上就是关于自律,斯科特·派克心理学方面的讲述。

于我而言,这些内容不仅仅让我知道,逃避的无意义,还要我直面内心,找寻到了自我焦虑的原因。

所有的拖延症,都是对现实的逃避。事实就在那里,不面对,只会更痛苦。

道理都摆在那里,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动,立即行动。

我们思虑万分,推卸责任,无非是对自己的不信赖。但不走出那艰难的一步,我们永远也不会有提高。很多困难,其实也不过都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了,熟悉了解之后,自然也就不觉得那么困难了。

而自律的原动力,就是爱。

我们爱自己,才会对自己有要求。家人爱我们,才会予以期待。正是各种各样的爱,让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奇迹。

愿我们,都能懂爱,懂生活!


点击❤️,进行相关阅读。

拖延害人,可为什么总是拖延上瘾?

更多相关章节,请点击《少有人走的路》系列领读(目录)

文|升腾的信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