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搬家,到现在新家还一团糟,经过几个晚上的辛勤拆包,目前只剩下两个小箱子了,胜利在望耶…所以一直拖着没读书(然而听上去似乎并没什么相关性>_<)。好了,最后6天,要坚持好好学习呀。
第二十三章 理性的时代-英国和法国,18世纪
建筑方面,当之无愧的是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由雷恩爵士设计建造,有闻名世界的宏伟大圆顶,内部装饰“节制和庄重”,后来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也是黛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举办婚礼的地方。1月的时候去英国出差加度假,在圣保罗里游游荡荡消磨半日,还在地下的博物馆买了好多好东西,但印象深刻的感受是走在地下一层,身边周围全是各种名人的墓葬,也是real毛骨悚然。
随雷恩爵士的主张,“英国18世纪的完美典型不在城堡而在乡间宅第 (country house)。”“他们的愿望是不违反他们认为属于'高雅趣味'(good taste)的规则,所以他们很想尽可能严格地遵循真正的或是号称的古典建筑法则,也即理性规则。
到了绘画界,艺术家们同样受到理性规则的影响,回归古典,“注重'历史画'的高贵性”。“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在艺术和趣味问题上都有它的偏见。在研究这些连昔日大智之人也如此视为天经地义的观念时,使人感到如此有趣,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从中学会以同样的方式也来观察一下我们自己。”
绘画艺术家的代表,这个时期好像并不太多,雷诺兹和庚斯勃罗是有名的两个。可惜的是,他们并没那么多所谓高贵的题材让他们有偿作画,都只能被“画肖像的委托压得喘不过气来,很不愉快。”哈哈大概当时很不情愿吧。
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艺术并没有用来加强那些神化的统治者的权力和光荣。贺加斯所迎合的那批公众,甚至摆好架子给雷诺兹和庚斯勃罗画肖像的人们,都是普通人。”
法国和英国一样,肖像作品成为新的艺术时尚。法国最伟大的雕刻家乌东Jean - Antoine Houdon著名的《伏尔泰胸像》,“它使我们从这位伟 大的理性斗士的面貌中看到一个伟大人物冷嘲热讽的才智,洞察毫末的颖悟,还有发自肺腑的怜悯。”(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