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过老师,在上个世纪我送走的79级初中毕业生中,有两个同学我印象最深刻,一个同学叫李茂植,成绩最好,后来考上了中山大学;一个是汪同学,成绩最差,还喜欢打架。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几十人的毕业生队伍中,为什么我只记住了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原因是这两个人拥有其他同学不具备的鲜明特点。
作家也一样,在他们创造的无数形象中,唯有特点明显的人才会被人们记住。
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鲁迅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在那个时代都是有社会地位的,穿短衣服的都是打工的。所以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都是穿短衣服的。孔乙己是唯一的一个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人。
这个唯一,就是差异,既突显了孔乙己的特立独行,也激发了人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便是鲁迅小说的成功之处。
我到西藏旅游时,替一个朋友去看望他的女朋友,见面的第一句话,你永远想象不到她是这么说的,她对我说:他还没有死啊?接着眼泪就啪啪啪地掉下来了。我用“爱之深,恨之切”去描绘评说当时的场景,并把“他还没有死啊?”写进了我的作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被评论家评论为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长宽高颜色硬度温度之类,只是物质的属性之一。能量,它是蕴含在质量之中的,另外还有些物质是没有质量的,或者说轻到忽略不计,比如说电磁场、信息,等等,它需要人类不断地编码和解码。那人类又是根据什么来编码和解码的呢?是差异。对于物质和基于物质存在的各种非物质来说,只有差异才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我们这些写者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差异,并且艺术地表现好这些差异。
西班牙有一位作家叫哈维尔·马里亚斯,他写了一部小说《如此苍白的心》。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度完蜜月回来,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就自杀了。当时她的父亲在宴请宾客,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那女孩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座位,走上了楼,走进自己的房间,然后走进卫生间,她面对卫生间的镜子脱下自己的衣服,最后脱掉胸罩,随手一扔,胸罩挂在了浴缸上面。然后她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砰的一枪。
就那么一小段,女孩的生命就没了。
请大家注意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马里亚斯让女人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开枪,证明他是一个好作家,如果你们读到某部小说里一个女人拿手枪对准自己脑袋开枪,那个作家估计不懂得女人,女人是很爱惜自己形象的,不会对准自己脑袋开枪,只有男人会这么干,男人都是些自暴自弃的货色,拿枪顶住自己脑门,或者把枪伸进自己嘴巴,轰掉自己半个脑袋才心满意足。
第二个细节是,她的父亲在楼下,刚刚切下一块牛肉放在嘴里,正要咀嚼的时候,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枪响,他和他的客人都惊呆了。他连餐巾都忘了取下来,拿在手上,一路跑上去,他的客人跟在后面,打开卫生间的门,看到他的女儿躺在鲜血之中,已经死去了。
父亲看到女儿裸露着胸部躺在地上鲜血之中的时候,可能是想到其他的客人也看到他女儿的裸露的上身,他把手里的餐巾盖住了挂在浴缸边上的胸罩,没有盖住女儿的胸部。
假如父亲把餐巾盖住女儿上身的话,这样的文学作品很一般,谁都会这么写,只有了不起的作家,像马里亚斯这样的作家,才会写父亲在惊慌中把餐巾盖住了胸罩。
这种差异化的描写,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这个例子,也给我们在简书写文的朋友们提了个醒,拒绝大路货,注重差异化,你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