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不单纯侧重在局部病变,而特别着眼于整体病情,往往按仲景“随证治之”的原则,屡获奇效。
例一:段某,男,38岁。素有胃溃疡和胃出血史,大便检验潜血阳性。
近因过度劳累,遇大雨受凉,饮冷葡萄酒一杯后,突然吐血不止,精神萎靡,急送某医院救治。诊断为胃溃疡大出血,经对症处理两日,大吐血仍不止,恐导致胃穿孔,决定立即施行手术,迟则将失去手术机会。
患者家属有顾虑,夜半要求处方止血。
蒲辅周认为,吐血虽已两昼夜,若未穿孔,尚可以服中药止之。
询其原因,由劳累、受寒、饮冷致血上溢,未可以凉药止之,宜用《金匮要略》侧柏叶汤温通胃阳、消瘀止血。
侧柏叶炮干姜、艾叶浓煎汁,兑童便频频服之。次晨吐血渐止,脉象沉细涩,舌质淡,无苔。
再以原方加西洋参、三七益气止血、和血消瘀,童便兑服。
三诊时止血奏效,患者神安欲寐,知饥思食,并转矢气,脉两寸微,关尺沉弱,舌质淡无苔。
此乃气弱血虚之象,但在大失血之后,脉证相符为吉。治宜温运脾阳,并养荣血,佐以消瘀,改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补血,佐三七消瘀。
服后微觉头晕耳鸣,脉细数,为虚热上冲所致,于前方加地骨皮、生藕节,浓煎取汁,兑童便继服。
五诊时诸症悉平,脉亦和缓,渐能纳谷,但转矢气而大便不下,继宜益气补血,兼养阴润燥消瘀之品。
白人参、柏子仁、肉苁蓉、火麻仁、全当归、生藕节、清阿胶(烊化)、新会皮、山楂肉,兑童便温服,服后宿粪下。
化验潜血阴性。嘱停药,以饮食调摄,逐渐恢复健康,溃疡亦愈合,二十余年未再发。
例二:吴某,男,42岁。患十二指肠溃疡已十三年,秋、冬、春季节之交易发胃脘疼痛,钡餐照片示十二指肠球部有龛影,大便潜血阳性。
近来脘腹疼痛,尤以空腹时加重,精神较差,小便黄,脉弦急,舌质红,苔亦黄。
此属肝失疏泄,横逆犯胃,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味以疏肝和胃治之。
北柴胡、白芍药、炒枳实、炙甘草、川黄连、吴茱萸、青皮、广木香、高良姜、大红枣。
二诊时脘痛减轻,睡眠仍差,大便不爽,小便稍黄,舌质红,苔转黄腻,脉仍弦数。
此乃肝胃未和,湿热渐露,改用越鞠丸加味以调肝胃、利湿热。
炒苍术、制香香附、焦栀子、川芎、建神曲、川厚朴、炒枳壳、绵茵陈、广郁金、干石斛、白通草、广木香、鸡内金。
三诊时脘腹痛消失,大便潜血阴性,食纳增加,脉缓不弦,舌质不红,苔薄黄微腻。
议用散剂缓调以资巩固:赤石脂、乌贼骨、陈香橼、炙甘草、鸡内金,共为细末,每服1.5克,日两次,白开水送下。
两例溃疡病的治则皆是根据病情需要决定的。第一例当胃溃疡大出血时,急应止血,但考虑因为过劳、受寒、饮冷引起,不同于一般的血热妄行,故不采用凉血止血的方法,而用温通胃阳,佐以消瘀,继之以理中温养脾阳法以统其血。
盖脾胃为中州之司,而甘温具固血之用。
最终为患者避免了一次手术,这种无创伤性医疗给临床有所启示,无无怪乎许多急腹症用中医疗法也能取得成功。
第二例的十二指肠溃疡由于肝胃不调,兼有湿热,故又直接以调肝胃、利湿热之法为治,与前例一温一清,形成对照,各有妙用。
尤其值得探索的是,蒲辅周在侧柏叶汤中以童便代马通,童便咸寒之性,不仅能制干姜、艾叶之温燥,而且能止血以化瘀。
在例二吴某调理善后时,用赤石脂、乌贼骨于养胃中巩固收涩止血之功,并促进局部溃疡之修复,做到温而不燥、止而不瘀,既重视整体,又注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