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四平街往事——赵老翰的故事(5)首站到了鴜鹭树,古驿站里有故事

赵老翰跟随乔本茂向北走去。赵老翰两眼一摸黑,多亏了遇到结拜大哥,不再走冤枉道了。两人行进的路线,正是乔本茂说的要走的路线,这是进入奉天省后,从昌图出来的一条古道。是清朝修建的御道,所谓皇帝和京官巡行之路。有资料介绍说:因为这条路平时也用作传递公文、运送粮草、押解流犯,也被人称之为驿道。此驿道修建是有标准的,路面均宽三丈,约十米,土质压实路面。道两旁栽植柳树,沿途适当的地方设置驿站,驿站有驿卒护路。因巡行时需要休息,驿站处建有客店。于是,随着时间推移,来垦荒的人们来此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因而慢慢演变成集市。

赵老翰跟乔本茂两人经过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鴜鹭树驿站,此时已经成为集市了。在离很远处,两人就看到前边有很大的湖泊,这湖泊之上有不知名的大鸟在上空盘旋。在湖泊周围长着很多的树木,有松树、有杨树,还有梧桐树。当走近时,又见到很大一片沼泽地,沼泽地里长满齐人高的水草,时不时地可见各种鸟类在此嘻闹。

赵老翰看到后说:“这疙瘩风景可不错咧。那么老大的鸟叫啥腻?”

乔本茂顺势看了一眼说:“我也不知道,不过前边就是鴜鹭镇,八成这个鸟就叫这个名吧。那鸟多好看,关东这疙瘩的地名差不多都是这么起的。”

此时,湖泊上一对鴜鹭飘然飞起,慢慢又滑翔飞落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上,那里是它们的老巢。

乔本茂蒙对了,也不能说是蒙的,湖泊上飞的就是叫鴜鹭的大鸟,因而此驿站就以鴜鹭加大树而起的名。能在这里建驿站,也许因为这里风景宜人的关系吧。网上资料介绍说:“鴜鹭树镇历史悠久,早在清嘉庆年间集民成村以前,本处有大片水泊沼泽. 期间水草丰茂,树密林深,僻静清幽,人迹罕至,因常有鴜鹭等水鸟栖息于林树之间,故名鴜鹭树。”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的家乡就是鴜鹭树,1936年,端木蕻良在上海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满族,原名曹汉文,字京平。

其实端木蕻良本姓曹。有资料介绍说: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曹汉文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汉文的笔名”。

是的,端木蕻良不姓端木,其养父姓端木,《鴜鹭湖的忧郁》是用这个养父端木的姓,名蕻良笔名发表的短篇小说。

当然,乔本茂与赵老翰两人路过鴜鹭树时,端木蕻良还没出生。

多少天来,两人都奔波在荒郊野外,一进入鴜鹭树镇子就被这里热闹街市所感染,街里小商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看到前边有一个酒馆,乔本茂拉着赵老翰说:“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