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慌不迭的陪儿子试听课,赶紧把他的编程班确定下来;又订了一个新手机,一台3000元的手机用了四年,该换了;然后理发、收拾屋子,一大堆琐碎。
明天就要去上班了,工作强度应该不低,但是我能接受,要想短时间内多挣一些钱,就只能去做销售工作,而任何一种销售工作,在刚开始时就想悠哉的把钱挣了,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就想在正式上班之前把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尽量不让琐事牵扯精力,但是儿子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做好开学准备是重点。
于是又带着儿子理发、买衣服、买书皮、准备红领巾和暑假作业,都弄好装在书包里,确保开学时,能抓起来就去赶校车。
备考这两年,给我心态上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即便生活再琐碎,不要着急,从手边的事儿慢慢做,一定能理顺。
我36岁时才开始备考,学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刚开始完全听不进去,理解不了,做题错好多,每次刷100个题都要错三四十个题,有一天终于崩溃,深夜两点看着一堆错题坐在书桌前哭。
老公劝我说:“咱不考了,犯不上么,又不是找不到工作,考上了一个月给你个四五千块钱,还不及现在的一半,受这个罪干啥。”
但是我不甘心,哭完了,擦擦眼泪,拿起笔开始改错题,看错题解析。
老公突然哭笑不得,他问我还需不需要安慰。我说:“不需要,你睡你的,我困了就去睡。”
后来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慢慢就会了,一点点死磕,一点点记忆,实在理解不了的,就死记硬背,有特别逆天的题,我既然要错6遍以上才能真正记住它。
这个过程对于急性子的我来说,很是煎熬,但是,也真的很磨练自己的耐性,尽管最终我没有如愿进入事业单位,但是备考过程,也很大提升了我自己,填补了我之前最大的短板。
我在工作当中算是雷厉风行的一类,周边朋友、同事和领导普遍对我的评价就是:思路清晰,决策果断,执行力超强,但是我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耐性,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这两年备考,让我真正领悟了“慢慢”的真谛,很多时候,问题是需要时间去解决,是需要在不断的尝试和犯错中一点点靠近正确答案,很多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年的积累和沉淀。
看网上说农村出身的人往往到三四十岁才能真正成熟,我用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个观点:确实走了很多弯路,才能真正看清自己要走的那条路。
但我觉得:一切都是生命的馈赠我从不因为自己贫农出身感到自卑和遗憾,出身无法选择,即使是三四十岁才能像别人二十多岁时一样清醒而独立,那也总好过从不清醒而独立。
屡败屡战,且战且勇,储仓备粮,整装待发,成也好,败也罢,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