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猫szq
一
最初读史铁生,是在高中课本上。那时我不过十五六岁,正处在迷茫的青春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同学关系也处理的一塌糊涂,忧郁的我整日寻死觅活。
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史铁生,确切的说是《我与地坛》节选。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他的平静和落寞,智慧和迷茫。
他的文字朴素又热烈,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婉转、时而苍凉,像一支乐曲激荡着我的心魂。
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像一个智者娓娓道来,我贪恋着这文字,似一种求生的本能。
我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开始追求一些华丽的辞藻,在作文本上,塑造一个个梦幻的世界。不同的是,这个世界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冰冷。
我的语文老师读了我的文章后,觉得我很有才华,她对我说:“人生一半是享乐,一半是苦难,你先走完难过的日子,剩下的就都是好日子。”
第二天,历史老师也找我谈心,班主任也找我闲聊。我一下子成了老师关注的对象,他们总是夸奖我。现在想来,他们是怕我轻生。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在相遇史铁生后,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二
上了大学后,我有更多的机会去读史铁生的作品。长篇如《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笔》,更多的是一些文集《活着的事》《写作的事》《记忆与印象》。
我感叹他受困于轮椅之上,思想又天马行空。他的文字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又极具有穿透力。
在《我与地坛》里,他这样写道: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布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这文字充满悖论,看似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画面感极强,朝阳、落日、老人、孩子尽在眼前。我在这些文字里沉默,又于无声处惊醒,仿佛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夕阳,旭日是白天的两端,老人和孩子是人生的两头,一个代表希望,一个散发着落寞。
我们庆幸生,厌恶死。但是把视线挪开、放大,正是夕阳西下成全了旭日东升,正是老人迟暮彰显了孩子的活力。天道循环,生生不息。
此刻,我已学会如何隐藏自己的锋芒,平静的和别人相处。我想用有限的钱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于是我计划每天用一块钱来解决晚餐,省下的钱用来买书。奇怪的是自从我开始这个计划后,我总是觉得特别饿。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得不多花5毛来填饱肚子。
事实上,你永远也不知道之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你非要去算命窥探天机,那么命运必定会在某个节点上转弯。
三
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特岗教师,顺利的从城市回到了农村。我开始有自己的钱了,这下我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衣,美食,化妆品,快到我的碗里来吧!
第一次发工资,一下子发了半年的钱,8000多块。我一下子从被窝里爬了起来,激动的跟我妈说:“妈,我发工资了,我们上街吧!”
我沉浸在物质的快感里,直到现实将我敲醒。
我爸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癌症。
检查结果出来那天,1米83,将近200斤的老爸缩靠在床头,目视着空气对我和我妈说:“我的小命要不保了。”
紧接着就是住院、手术、化疗、植入离子,西医所有的手段上了一遍后,医生对我妈说:“回家吧,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活不过三个月了。”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当初我的不想活是多么矫情。
四
爸爸去世后,我又开始怀疑命运。
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怎么会得了癌症呢?他耿直善良,村里人有什么困难都去找他,怎么就让他得了癌症呢?我刚刚订婚,弟弟准备出国,一切都刚刚好,他怎么就要走了呢?
无意识的翻开《我与地坛》,看他在文中这样写道: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生死像一道墙,它立在那向你宣示结果,而你要做的就是接受它。
我闭上眼睛,想起爸爸在临终前说,他不怕死,就是怕疼。然后他吃了午饭后,就一觉睡去,分外平静,这或许就是上帝的仁慈。
我的老爸去世时才四十九岁,三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翻看《我与地坛》,发现史铁生的母亲去世时也是四十九岁。
原来多年前的相遇,竟是早有的安排。这不是别的,这是我的罪孽和福祉。
我是老猫,命运从不受贿,唯有信者能逆风而行。
此文不是对史铁生风格定位的分析,却是我在经过沉淀后对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品分析请移步相遇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