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孩子的大脑如同没有装修的别墅。所以真正的启蒙是装修的艺术,合理的预期,巧妙的规划。
先安抚右脑,再引入左脑。
打开大脑的5把钥匙:
1.接纳情绪,区分情绪和行为。接纳的是情绪,并对行为设立规则,设立规则时需要左脑加入共同参与决策,下一次可以怎么做?
2.描述问题,给予信息。多用陈述句,多问为什么,怎么办?
3.总结需求,邀请动脑。动手之前先用嘴,真正的帮忙是让孩子自己会做。
4.打通全感官。
5.有趣比有用更重要。对右脑投其所好,先进门再谈装修。
关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角色扮演游戏家庭对话,轮流谈话,多做咬肌练习。
关于理解能力最好的就是多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关于表达能力,输入和输出,我们在给孩子输入之后,要关注他的输出,多教孩子一些连词,带孩子每日回顾,开放式提问,放弃说教,注意正确夸奖。
数感启蒙,对数字感兴趣,唱数,数数,战略数数。一切启蒙的本质不是学习,而是产生兴趣。不破坏学习的胃口,不固化思维都可以尝试,要关注多样性和灵活性。
思考能力。多问,如果重新再做一遍,我们可以做的有什么不同?多开展绘本提问。家长在动手帮助之前,先自己在脑子里想一下,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的步骤,尝试用语言引导孩子,特别是提问的方式。
质疑精神。提问的本质就是鼓励孩子的探索欲,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入科普类的绘本。父母不需要什么都懂,但需要陪伴孩子,学会如何寻找答案。
情商培养。从父母的情绪管理开始。
社交能力。运用好复盘,发生了什么,解决方案有什么,评估各个方案和演练一下。多对孩子做一些预见性提问。
自控能力。及时提醒,学会等待,复盘让孩子明白,有些事不得不等待,但也值得等待。把喜欢做的和不得不做的事情结合起来。自控力游戏。红灯绿灯停,木头人,根据指令玩乐器,走走停停。
专注力,聪明玩具,其实是越简单越开放越好。创造环境,最少干扰。运动玩耍最适合磨耳朵。听觉游戏,国王说,传声筒,传口令。接下来做什么,首先,然后,最后,开始让孩子复述,后面可以说,首先让孩子自己说说后面的。嘘,只能说一个字。棋类引入从兴趣开始。
计划能力。时间管理。使用图示一起讨论,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有哪些步骤?怎么做一天的活动安排,前一晚准备上学用品?把准备工作当成玩耍的一部分。父母学会放手。
感知能力。
观察能力。观察任务,活的不活的,28天月亮的变化,种子的变化,公园里的发现。
创造力。从游戏开始。
感悟:
育儿知识大多是相通的,这本书很像《学习的格局》的前传。
书里大J老师提到他在给孩子买了绘本,他会先提前读了,而且会思考在给孩子读的时候应该在哪些方面去拓展。
其实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提前准备。带孩子去哪里玩之前提前告知,并且想想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和孩子先讨论。带孩子坐车时,想一想在车上可以玩一个什么游戏?带孩子出去吃饭时,也可以先讨论一下今天想吃什么,我们一会儿能尝到一些什么味道?如果我们时刻都能提前先准备,而不是随自己的随心所欲,那面对孩子的各种情况各种情绪,我们也都是有准备的。那每一个父母都是育儿专家,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