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最后一次考试是曾几何时,印象中好像是11年参加了一次录音师考试。如果说7年一辈子,掐指一算,已是上辈子的事了。最近,参加了一次教师资格证考试,这次考试对于我来说,真真是一次考验。
首先决定参加考试也是很偶然也很决断的,初衷就是备个证。可是学到“情深”处,竟然也找到几丝情怀和使命,着实把自己吓了一跳,我推心置腹的扪心自问了几分钟,最终还是归咎为自己性格中的,刻板、较真,还有几分责任感。虽说当老师也算是儿时梦想,但说实话,长大后却从未想过如此,学了专业以后,更是一心只想做音乐制作这个方向。尽管大学时一直做钢琴家教勤工俭学,找工作时却一丝都未有做老师的想法。现如今,我自己都觉得好笑,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当初决定考试的时候,心态是有点不端正的,表现在,不慎重和一点点不削。我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自信,只觉得肯定可以考过,尽管决定考试时距离考试只有两个月。然后还花了半个月做了其他项目。等时间过半后,慢慢了解考试内容,才发现,其实国家对于老师的要求真的是很高的。当然,如果只是过及格线,那是不太难。但是倘若真以教师职业规范要求,恐怕自己远远不够,别说我自己了,就是我所见过的所有老师,都或多或少有行为不妥之处。在学习中,我也在构建一个优秀教师的模样,心生崇敬。进而想到,自己的一些小小的理想,可否也能转移一下。
可是,渡人不易,渡己更难。
在复习考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计划和实际实践的矛盾。当时日不多,又没有时间复习时,就开始有点着急了。尽管家人都很支持我,说没考过下次再考,可是,我很清楚,以如今的年龄,以后的每一个半年在我生命中的比重都只会越来越大。着实耗不起。只怪当初目标不够明确,又有点狂妄。实际学习时间,满打满算只有半个月。在家复习效果不佳,本想去图书馆,无奈图书馆装修闭馆。只能去家附近的商场里。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直奔商场,吃完中饭,又看一段时间,3点多再去接小朋友放学。晚上基本上就没时间看书了,只能睡觉前刷刷题。最后一周是我觉得效率最高的。整个人的状态也非常好。可是毕竟准备的时间有限,中间又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小朋友生病,就不得不改变学习计划。以至于考前的前两天背书到凌晨2点,导致第二天,甚至考试那天精神状态都不是特别好。特别是科目一考完后,人都有点恍惚了,一个多小时以后才有点缓过神来。考前熬夜真的是大忌。
尽管考前我对自己学习的程度,很不看好,都做好了再考的准备。但是实际考试,还是比较运气的,比如没怎么背的科目二,考的大题大部分还是有复习到,只是背的不熟练有的小点可能忘了。科目三一些史料题,也能答上一些。科目三几乎是半裸考,虽然听了课,但考前只在最后一天复习了半天,中外音乐史都没有背,完全吃老底凭运气了。课程设计没有完整写过,课例评价没有做练习。如果没过,这三块要重点复习了。科目一的作文,最后几天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是科目一考试的关键。但是这个完全凭平时的积累,没办法临时抱佛脚。科目二花费的时间最多,第一遍完全没记住。第二遍也才记住一点大概。科二还是必须靠背,否则大题根本不会写。梳理框架知识尤其重要。
年纪大了,精力体力不如年轻人,考个试下来,好几天晚上都只睡6个小时就醒了。要缓好几天才能恢复。也可能是安逸太久了,一时还不能马上恢复到那种紧张的节奏中。
整个备考期间,除了前期大半个月有所懈怠,后期大半个月基本上还是很重视的,一切娱乐活动基本上都暂停了。总之,我已用尽洪荒之力,除了考试那天特别痛苦外,其他用心备考的时间还是很乐在其中的。
这次考试还暴露出一点是,原本我以为自己是重视努力实践的,备考的时候,甚至一度也很重视知识本身。可是,当考完后,觉得自己挺幸运,随后立马变成投机主义。还好察觉及时。心态上进行了调整。
需要查缺补漏的地方实在太多,如果没过,那就把基础打牢一些。如果侥幸过关,那么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再有就是,需要好好想清楚行动目标。行动频繁只能掩盖战略的懒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