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太适合我了,有许多值得分享的感悟,就从以下三方面说说我的想法吧:
生活方式
适逢换季,我就把背了一冬天的大包换成了小包,瞬间感觉轻松了好多,人也变得清爽了不少,同事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变化夸赞到:“换个小包变利索了!”。出门时,小包或背或挎甚至可以夹在腋下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总之就是方便。可是问题来了,一直用大包,忽然换小包,大包里那么多东西怎么放得进小包?
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做一番精挑细选的功课,有三个方法可以帮到大家:
001及时清空
养成定期清理包的微习惯,把刷卡的收据、过期的优惠券、用完的卡、随手记录的纸片、空的口香糖盒子……无用之物扔掉,有用的归类收好。
002提前设想
包中物品应该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有人总结出门所带物品:伸手要钱。什么?这是要当乞丐吗?当然不是,伸手钥钱,这回你明白了,是指: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这是我们包里的必备物品,走哪儿都离不开。其它物品酌情增减,下雨带把伞,晴天带墨镜。
003舍弃低频
十之八九不会用的物品就不要装进包里了,徒增负担。
004 带两个包以备不时之需
我冬天用的包就是一个子母包,小包内是使用频率比较高比较重要的物品,大包内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物品。如果嫌不利落,我就把大包放在车上,拎个小包就可以轻松出发了。
即使是背小包,我的包里也有一个折叠的小包,进超市,逛菜场,随时可以变出一个结实耐用还环保的购物袋,是不是很机智?
另外,无论大包小包,我都倾向于选择带分层的包,东西再少,也要分门别类放在固定的区域。这样,找东西就变得很方便了。所以,我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从包里掏出我想要的东西。
消费理念
曾经的我是一个十足的“购物狂”:陪朋友去买衣服,结果,她什么没买,我却买了几大包;起初只想买一件毛衣,结果不仅买了毛衣,还买了裙子,甚至外套;去买一只眼霜,结果带回了眼霜、水乳套装、面膜、唇膏……可是,每次打开衣柜发现还是少一件合适的衣服;护肤的时候觉得还是没有可用的……
后来,每次换季,我都把所有的衣服拿出来分类:正装、休闲装;上衣、裤子、裙子;冬装、夏装、春秋装;穿着频率高的、低的……分别打包收好,部分断舍离,当季的衣物放在易取易拿的地方。每次配搭出一周的衣物熨好挂在衣柜里,既减少了早晨选衣服耽误的时间,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还需要添什么,不至于盲目地买买买,买了一堆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当然,买东西要注重品质,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不求最贵,但求适合”。
人生态度
事情分两种“只有自己能做的”和“别人也可以做的”。这点我深有体会:
001家务劳动
以前,家务活我几乎是大包大揽,全数承担。爱人要分担,我嫌他干活粗糙;孩子心疼我,我又怜惜她课业负担重,不让她插手。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忙碌辛苦换来了他们对我的劳动成果的不珍惜和不以为然。我果断改变策略,周末他们一人值日一天,从清扫房间,买菜做饭到洗衣拖地,我则看书逛街悠哉悠哉……
002 单位工作
起初接手教研组工作的时候,我凡事亲力亲为,把自己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组内状况依然没有多大改善,我也累得不轻。有一次和爱人交流这个问题,爱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有些事是别人也可以做的,却都被你代劳了,你辛苦别人乐得清闲自在,暂时无碍。可从长远看,其他人得不到锻炼,没有成长,对你这个团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马上理清界限,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其余的分给能胜任的人去做,有暂时不会做的我负责传授经验却不会代劳了,甚至有时候,我会让其他人来教他。慢慢地我可以更专注做我的事,效率大增;同事各司其职,任务完成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写到这里,我想起我们教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兵教兵。如果教师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可以大大减轻教学负担,效果可能还会更好。
明天开始,从背小包做起,认清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和想过的人生。聪明的你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