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道?道即是平常心。持平常心处于世,永立于不败之地。顺其自然,即可得静,宁静而致远。平常心的世界是无限的,应有尽有。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第一,平常心可以增加个人魅力。
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对待别人的错误或者是误解往往都是淡然一笑,不予理睬,他们并不是看轻对方,而是一种无声的谅解,他们在无形中的对自己形象的维护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因此这类人的形象魅力也在这种无声的淡然一笑中在周围人中散播开去。相比之下,和对方大吵大闹的人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俗话说:和一个疯子争吵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神经病。另外,能对对方的赞扬采取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是断然拒绝这种恭维,更不是欣然接受这种赞扬,他们仅仅想表现的只是自己这颗温和的心,因此这类人人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已经在对方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二,平常心可以给人诚信的印象。
没有平常心的人往往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每天为了张扬自己而说各种冠冕堂皇的话,做各种各样违心的举动,久而久之就给周围人一种不诚实的印象,特别是在名和利的诱惑下,他们更是把持不住自己,不顾信誉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而拥有平常心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不虚假也不掩饰,也不会在名利面前乱了手脚,去做一些有损名誉的事情,他们把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更不会有意去损毁自己的名声,因此这类人往往会给对方留下诚信的印象。
第三,有一颗平常心,可以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时时进行反省。
拥有平常心的人并不会掩饰自己的缺点,相反他们会把一个真实的自己摆在周围人眼前,希望周围人能给他们挑出不足和欠缺的地方,他们懂得要时时进行自我反省才是真正的对得起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能把自己看得很清楚,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审查,做到诚恳无私地了解自己。
这类人比较理智,他们一般很少犯错误,因为他们很了解自己,很了解自己的优点,也很了解自己的缺点,完全可以做到非常自然而不受任何约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也知道怎样做更符合自己的个性。人生来并不是完美的,但是永远都是可以趋近完美的,一颗平常心始终都是你走向完美的动力。
第四,平常心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
生活中并不能一帆风顺,有成功,更有失败;有开心,更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的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比如说驰骋生意场,有时亏损,有时赚钱,甚至会遭逢横逆,这并不完全是环境的缘故,也不一定是运气的原因,仅仅是经营方法上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平常心去对待这种局面,相信这样的生活肯定没有阳光。
第五,拥有平常心,可以让你正确地对待失去的东西。
曾经有句话说的好“不要为碰翻的牛奶哭泣”,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失去的终究是失去了,不管再如何的为它们哭泣都不会再回来了。有了平常心我们根本就不会哭泣,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不管什么东西都是不能永恒的,即便我们对它们有多么的留恋,也不能停止这种逝去。因此,平常心在这个时候往往扮演的是一种协调剂的作用,能让我们很快的从失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加入到下一个的追求之中。
第六,拥有平常心,我们可以减少忧虑
现代人的疾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更严重的还是心理上的疾病,而心理上的疾病则大多数由忧虑所引起,有些医生指出,医院里一半以上病人的毛病都是忧虑引起的,或者因忧虑而加重了病情。而过后我们会发现,先前我们所忧虑的事情简直可以算的上是小题大做,甚至是荒谬可笑的,只是因为当时缺乏这种平常心的调节而导致心不平气不和。比如说有人会为几乎不可能得的病、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变故、几千次交易中才可能发生一次的问题,感到忧虑。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在杞人忧天。
第七、平常心可以减少我们心中的仇恨。
人在世上,很大一部分不快乐是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尊敬,或者不欣赏所引起,我们之所以有这种愤恨的感觉,是因为我们想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或者是超过对方,达到对方所没有的境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根本不给面子,甚至是让自己的面子蒙羞,因此我们难免会有仇恨。
如果我们具备了平常心,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那么我们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烦心事?没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又哪来这么多的仇恨?
第八、拥有平常心,可以让你更好的走向成功。
一个人成功往往少不了别人的帮忙,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此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团体的成功,特别是在企业公司里面,一个领导的成功,必定少不了手下的帮忙,因此如何做好一个领导,成为了一个日益尖锐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那些经常跳槽的员工最主要的跳槽理由并不是薪水的问题,而是领导的问题,领导无方,甚至是不识贤人而任用庸人,导致最后的失败,这类领导也往往是被小人谄媚,只听信谗言而误了大事,不管什么原因,归咎到底就是这些领导没有一颗平常心,在小人的蛊惑下,虚荣心膨胀,最终导致无贤人可用。
——《心情决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