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魅力”

                甫心

      暑假即将进入尾声,感觉快松了一口气,因为孩子们将返回校园。

      趁着假期,带了三个孩子(自家一个,侄儿侄女两个),对于现在家庭孩子少的情况,几个孩子在一起带,好处居多: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一起疯跑,一起锻炼……只有孩子之间那种互动才是健康良好的,关键是大人少了很多被“折磨”“黏糊”的时间,孩子如果长期和大人一起,只是多了孩子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稳重和老成”。

      随之而来的是也有新的烦恼,孩子们有个共性——对手机“见缝插针”的痴迷,而且随着年纪增长,今年的他们更加痴迷。除了正常每天半个小时的拥有电子产品时间,他们会见缝插针地找寻时间,只要看到家里大人手机在任何角落散落,他们会拿起手机,刷刷短视频,或者微信小程序里的小游戏,这时的他们如此“沉浸”,脸上流露出来的是喜悦和快乐!我也悄悄观察他们玩的内容:短视频不外乎都是些搞笑或者规则怪谈,还有开盲盒解读,声音都采用了极其夸张搞怪的手法,对生活动漫或者校园人物进行了反向角度的解读,愈是搞怪他们愈是喜欢,和学校老师一本正经的教育完全相反;游戏也是酷跑、换装、老古董等小游戏,因为微信小程序的发达,游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们根本耍不完。每天最安静的时候就是他们一人一个电子产品,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此时的眼睛里是快乐有光的;最磨蹭的就是叫他们做作业的时候,但是如果说做完作业可以玩玩平板,他们立刻加快速度;有时候为了让他们做做其他家务,他们的要求不再满足吃点零食奖励,而是问可不可以奖励耍下手机……

    如此的痴迷也引起了我的思考,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和迷恋越来越大,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原本也是正常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根本离不开手机,从生活工作到娱乐基本都在手机上完成,作为成人我们也知道手机对我们的重要性,不知从何时开始,从幼儿到成人再到耄耋老人一旦有点空闲时间,我们会拿出手机,手机成了我们必需品,睡觉之前和睡醒之后必须看看,足以可见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大人都如此,要让孩子们隔绝是完全不可能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学校对学生的电子产品进行上学期间的专项管理,那是因为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实施的强制管理,但是我也深刻感受到在家庭这样的场域那种无力感,我们有太多担心,不仅仅是孩子的视力担心,我们更担心网络内容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但是这样的大环境靠家长引导教育,其力量是很薄弱的,只希望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技术更创新,对孩子眼睛影响更小,网络监控对市场环境监控更得力,加上我们对手机恐慌的释怀,否则无解!

蓝天白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