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李家小院
李小光那么想着,也就那么坚信着,他笃定自己不会让九仙和林晚间夫妻俩失望的,他更不会让戚家庄父老乡亲们失望的。
某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李小光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了望小镇上的夜景。这里,虽比不上大都市的繁华和热闹,但闪烁着的灯光,一样在熠熠生辉着。他知道,在这个小镇上,自己要让“云梦之间”养老院生存下去,任重而道远。
就在那个下午,一位来访者的话语还萦绕于他的耳畔:他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是由爷爷奶奶养大的。从小,他就与老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也懂得孝敬老人、善待老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带着家人南下打工。经过近20年的打拼,积攒下了100多万元存款。因为小女儿的缘故,后来他便决定回老家。小女儿小时候打针把嗓子打坏了,至今不会说话,书也没读过,他希望她能有份稳妥的工作,生活最起码得有个着落。在外打工多年,他也很牵挂年过六旬的叔叔、婶婶。叔叔患有老年痴呆症,婶婶眼睛瞎了30多年。他说,打工回来后,去看望两位老人,目睹了他们做饭的经过――婶婶摸索着切菜,叔叔负责烧火。只见叔叔一个劲儿地往灶里丢柴火,婶婶听从叔叔的指挥不停地往锅里倒米,等婶婶闻到糊味儿为时已晚,不仅浪费了好几斤大米,还把柴火烧没了,最后两位老人只好吃泡面。那一刻,婶婶在拼命哭泣的时候,叔叔还说,泡面好吃!
看到叔叔婶婶的生活状态,他说,他很心疼。叔叔婶婶虽有个闺女,可早在刚成年的时候,就跟一个贵州男孩跑了。据说,堂妹婚后的日子,比叔叔婶婶还艰难,几乎跟娘家断了联系。因而,他说他也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两位老人。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他就琢磨着想将小女儿送进“云梦之间”养老院当服务员。他说,一方面可以照顾叔叔婶婶,另一方面还可以照顾像爷爷奶奶那样,年事已高、雪鬓霜鬟的老人,还能让小女儿有个事做。这样,这一大家子也就放心了。
后来,大概过了约莫一周的时间,李小光就将他的小女儿招聘了进来。与此同时,来访者的叔叔、婶婶、爷爷、奶奶也都被收进了养老院。更让李小光没有想到的是,来访者居然向养老院那个公共账户里存入了50万资金。
李小光将这个消息告知远在上海的九仙夫妻俩时,九仙当下就流下了欣喜的热泪:看来,李小光在做人的思想工作这一块,无与伦比。
更让李小光和九仙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来访者也姓李,叫李清源,是李盛英的嫡亲内侄儿。又过了几年之后,包括李盛龙夫妻俩,也都选择来“云梦之间”养老了。这样,于戚家庄那个小镇上,大家便都知道:“云梦之间”养老院里,有个“李家小院”!
由“李家小院”里的人员结构,李小光心想,差异化服务,是完全可以广开客源的。
在这众多老人中,他已经发现,有一类老人是最高档的客户。针对这类客户可以推行“定额定天试住计划”的模式,其余部分的老人一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活富裕的,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要求的,对于养老的需求更偏向于“享受型”。对于这类老人可以提高住房标准,提供全套的护理服务。另一种是子女比较有能耐,能给老人提供很好的晚年生活条件,但子女一般工作比较繁忙,无时间照顾老人,又想老人晚年过的比较幸福的。对于这类老人,基本上是属于没有太多的要求,而子女对服务质量更加的看重。针对这些客户,应该让老人以极其优惠的费用在养老院居住(含食宿、基本护理)。
李小光还想到,让老人与亲友一同感受、体验院里的一站式服务,也未尝不可。让他们感受养老院愉快的气氛,享受这种大家庭的丰富生活。这样,老人们就会迫不及待的跟他们的亲朋好友分享院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因为,老年人比较相信“口碑宣传”,这样一来,养老院的入住率与知名度就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待续】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