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是不是有许多看起来很任性但依旧努力生活的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常被父母或者周边的人说成是任性的人,可是,他们只是看起来很任性,他们也是奋斗者,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多年没见的表弟,他总是被长辈们冠以“任性”的标签,当作反面教材教育后来者,千万别学他。
今年好不容易回趟家,我终于见到了久违的任性的表弟。看到他西装革履,一身俊郎的气派打扮,我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父辈口中任性的那个家伙嘛?
因为常年离家在外工作的我们,几乎很少有见面机会,这次碰到,我们聊起了许多的事。也聊起了关于他“任性”的话题。
表弟无奈笑笑说,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任性的评价。他给我讲起了其中缘由。
由于从小生活在中部一个贫困县,那里虽然很贫困,但淳朴的生活环境里活跃着积极上进的因子。每个渴望改变命运的孩子都会努力拼命地读书,而读书的动力很原始单纯无非就是发财和做官,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态。
在那种环境下生活,难免会受到感染。虽然拼爹是奢求,但拼努力读书还是试了一试。那时的他,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虽然都不好,虽然读的是普通高中,但他还是要坚持读毕业参加高考,而没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早早辍学,随着打工大军南下广州深圳。任性的他选择了文科,引爆了他和父亲的一场冲突,不过,父母也不太懂,被任性的他给说得哑口无言。
自从那次以后,表弟给他父辈及周边的人留下了任性的印象,他的很多事不让父母干涉,而他们也对他的态度好像是放任自流,随他自身自灭。于是久而久之,他渐渐被周边的人当作任性的典型宣传给了亲戚邻居,警告后来者不要学他。
后来他一个人去大城市拼搏奋斗,也曾失败过,也曾落寞过。但是趁着年轻,为何不好好的拼一拼呢?表弟说,每每想到他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当它们还徜徉在大海里的时候,他就会重新驾起自己的帆,朝着目标航行。
是啊,他只是看起来很任性。他只是趁着年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他只是执着追求自己理想,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不在意自身表现的一些任性,不去在乎他人“不太理解的评价”,直至实现梦想,将自己独特的价值展现出来,让自己的人生闪亮起来。
看到他讲这些的时候,眼神亮晶晶的,仿佛透露着智慧的光芒。我知道,他在大城市磨砺这么多年,生活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他愈发光彩明亮。
他抽了根烟,对我感叹这些年的拼搏:“在熟人社会里,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拼爹抱大腿。在拼爹抱大腿没有胜出希望的同时,我们还不如到大城市里去挤地铁,那样或许能挤出希望,或许能挤掉我们骨头里的自卑和落后,因为过过现代化眼睛瘾远比呼吸庸俗的市侩空气能令我们本来趋向绝望的心上进。在大城市,或许我们渺茫得不如马路边垃圾桶那样尚且有组织关心,或许我们只是别人眼里飘来飘去的外地幽灵,但我们和大城市里除了拼爹抱大腿外的所有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虽然我们的价值不一定能实现得了多少,虽然我们不一定能过上光鲜的生活,但我们的人生是努力奋斗过的,是有其价值的,而正因为有价值,所有努力和奋斗将都值得,所有委屈和困难都无所谓。”
看着表弟侃侃而谈,我愈发觉得他的“任性”无比精彩。作家七月在《年轻,就是这么任性》说,任性地活出自己,活出无可替代的姿态,总比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来得可爱,来得精彩。我仿佛觉得说的就是眼前的表弟一般。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向前进步,那些后来者在先辈们眼里多少是任性的。父母辈认为我们这代任性,我们又认为侄子侄女他们任性。然而事实上,同样是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只是所处时代不一样,接受的世界观不一样,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为自己期待的生活而努力。因此,无论是长辈看我们这代的任性,还是我们这代人看待零零后的任性,其实都是一样——他们看起来很任性。
表弟的事情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我在想任性和追求个人价值常被人混为一谈,有些年轻人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被老一辈误解为任性,而事实上,他们的举动和老一辈在年轻时并无本质区别。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发小圈圈。
圈圈毕业后就分配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天按部就班,轻松惬意的生活着。但有天出人意料的,他选择了辞退国企工作,而是努力地找了一份看起来似乎更加“艰辛”的私有企业工作。他的父母及周边的人都不理解他好好的国企铁饭碗不要,为啥选择了更加艰苦的工作。他老被周边人说成任性,但他依旧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来看我的时候,我忍不住问了他。
我问他:生活千姿百态,铁饭碗你不要,你想怎么活?
他说:也不是待在国企里不好,可每天按部就班,就这样过活一生我心不甘,那不是我想要的活法。我年轻,就该勇敢的闯一闯,只是我能坚定自己的想法,有自己追求的梦想,有自己的生活态度,那个时候,我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尤其当我过得好的时候,我更不会管别人怎么看。与其让生活变成将就,不如任性一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种“任性”表面掩盖下的是他独特的人生理想。我挺羡慕他,在最敢做梦的年纪,去做梦;在最无所畏惧的年纪,勇往直前。
最近看到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一句台词:听说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文青把它作为自己的口头禅,我想说很多道理都不足以我们去效仿和相信,最多只能用来吸收。如果可以,请别去相信什么道理。与其相信那些道理,不如相信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为何要被那些个道理束缚住?只要坚定选择一条路,跟那些道理中说的不一样,又何妨。年轻,就该任性点。父母辈期待我们按照他们的道路走,我们任性点,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又有什么不好呢。趁着我们年轻,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的任性,也不要对其表面的任性过分担忧,只要我们有梦想并愿意为梦想采取行动,就任性去吧,或许我们折腾了几把,最终真的折腾成功了呢!
你也是奋斗者,你只是看起来很任性,在你任性的表面掩盖下的是你独特的人生,是你与众不同价值的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