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释】
▲林放,字子丘(邱),春秋末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放城镇。其生卒[cù]年无考,约与孔子同时代。据史书记载,他是殷代忠臣比干的后裔。一生致力于礼的研究,以知礼著称。后世尊为先贤。
▲礼:古时礼有五种,即吉、凶、军、宾、嘉。
吉礼:是祭祀,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凶礼:是跟凶丧有关的一系列礼节,不仅仅包括丧葬之内容,还有其他一些跟灾难有关的礼节。
军礼:指军中的礼仪。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敬贤尊老之礼),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射即射箭),四曰燕飨(宴饮之礼),五曰脤膰[shèn fán](脤膰是古代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天子和诸侯在重大祭祀活动结束之后,有向臣工赏赐脤膰的制度。),六曰庆贺(如帝王登基等)。
▲易:治,整治。引申为丧礼仪式周到。《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易:修治。治理好他们的田地,减轻他们的徭役和赋税,就能够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问的真好!礼,与其奢华铺张,宁可节俭;丧礼,与其仪式周到,宁可悲伤过度。”
【学而思】
过于奢华则浪费,过于节俭则不敬,仪式完备则容易重视形式,过于悲痛则有损身心。奢和俭、易和戚,都不符合礼的本质,做到二者中和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宁可选择俭和戚。
朱熹《论语集注》:“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
【知识扩展】
《礼记·檀弓上》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礼,内心不哀痛,却大肆操办丧事,仪节繁琐,不如仪节简单而真心哀痛;举行祭礼,内心不恭敬,却准备大量祭品,还不如祭品不足而内心恭敬。”)
《礼记·杂记下》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
(子贡问如何为父母居丧,孔子答道:“居丧,充满敬意为最上,哀痛为其次,面容枯槁甚至闹出病来为最下。脸色要和哀情相称,悲容要和丧服相称。”)
《孔子家语·致思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
(子贡请教孔子说:“人死后是有意识呢?还是没有意识呢?”孔子回答说:“如果我说人死后有意识,恐怕那些孝子顺孙会不惜防碍到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尽孝送终;如果我说人死后没有意识,又担心不孝的子孙会把已故的长辈丢弃而不埋葬。注:“妨生”有两层意思:其一,既然父母在地下还有意识,还有生活,那么孝子们便不顾自己世间的生活继续全力尽孝;其二:既然父母地下还有生活,自己可以以身殉葬或让其他活人殉葬事奉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