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读书,看到历代国君最搞笑的死法,讲到了晋景公, 《春秋 左传》 中记载“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我们常说掉到茅坑里,但是掉到茅坑里死的国君,不多见,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读到这里,发现一个问题,晋景公怎么说也是个诸侯,为什么用“卒”呢?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等级制度非常森严,连死的称呼都有很多种,分别对应不同的等级。《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根据这个规定,晋景公老人家应该是“陷而薨”才对啊?
我们知道,周代是分封制,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后,大封天下。其中姬发的兄弟,周公姬旦封了鲁国。所以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其它诸侯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因此鲁国人内心一直有一种自豪感,看不起其它诸侯国。
《左传》是鲁国人左丘明所著, 做为一个鲁国的史官,受内心的自豪感驱使,左丘明在《左传》中, 惟独鲁国诸侯称“薨”,他国诸侯死亡均为卒。即有了古书所谓的“称卒者内外有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