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无物是要无什么呢】

【本来无一物,无物是要无什么呢】


去除烦恼后所照见的就是本心本性,照见本心本性中的安宁后也就免除了所有的烦恼


无物,这个字,虽然可以泛指世上的万物、万事,当然也可以指内心的感受、好坏知见等。

然而若将物字往外解,那么无物岂不是要把世上的万物都消灭后才能达到吗?

这是一种逃离当下的妄见,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说法。

因此这个物字,应当往内来解释才对。

那么无物指的是内在的哪个对象呢

这个物字指的是存在你内心中,那个造成烦恼的好恶分别的知见而已,而不是一个确切的外物

无物是将你的分别知见改变成无分别取舍的正见后,使内心所有好坏的感受都变成对你毫无影响力,而不是把它们都消灭掉。


本来无一物,这个“”字指的是一种内心的知见、一种内心的感受而已,而不是一个可以摸到看到的实物。


又如《大学》中的“格物”更可以印证这个说法。

《大学》修身以下依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我们可以从“格物”这两个字放在“诚意”、“正心”之前,便可以确定它所指的必是心意内的物,也就是心意内的知见,而不是指外在的事物。

因为即使一个人再聪明,把外在的事物安排得再怎么巧妙,也不一定就是一个能诚意正心的人。

不信你看世上那么多聪明绝顶的人,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利害得失掌握得恰到好处,但内心却狡诈得很,这不是很常见吗!

可见即使格透了世上万事万物,与诚意正心又何干呢!

必要格正了心中的知见,才能达到诚意、正心的效果。

这点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早就点明了朱熹的错误(朱熹把“格物”字解为穷究世上的万物),只是曲高和寡,没有被采用罢了。


人们的情绪起伏就是一种能量的起伏,而若是单纯地看着能量起伏的本身,那就像水流的起伏一样的自然,并不会带给人们烦恼痛苦。

只是当人们的内心对这股起伏奔动的能量起了分别好恶的知见时,痛苦就在内心中发生了

那么无物是要无什么呢

那股不停变动的能量,正是你的生命与心性的所在,它本来应该存在,不仅没有拿掉的必要,而且即使想拿也拿不掉!

而攀附在上面那个分别好恶的知见,才是带给你烦恼的原凶

只有它才是该格除、格正的物!

因此无物指的是格除、格正内心中那个攀附在气血上分别好恶的知见而已!

所谓觉悟就是了悟自己内心中的所有真相,在一个觉悟者的正见中,内心能量的真相本来没有这些好恶分别的“物”存在,因此不论它怎么变化、怎么来去起伏,在任何气血变化下,都可以悠游自在了无牵挂。

因此六祖惠能用“本来无一物”来表达自己照见内心气血了无攀附的真相。

而神秀并未悟透自身气血的真相,只要内心气血一动,依然还攀附着分别好恶的知见,因此气血起伏变化,就必须要用“时时勤拂拭”的办法,才能使它恢复原来的平静。

这两者一个是直悟性命真相的高手,一个是在妄见中勤拂拭的高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