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小时对这些话听听便罢了,这些事在现代的我们身上似乎也感受的并不明显。可在这几年里,我却渐渐有了不同的体验。今天也想分享给大家一个故事,权当听听罢。
她是一个农村姑娘,父亲是煤矿的工人,月入2000出头,再无其他收入,母亲则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干家务活的一把好手,家里虽贫寒但干干净净,饭菜喷香也是人人夸赞。本来的四口之家,虽清贫,却欢乐,在物质上,虽不是最好,但却总是尽能力满足两个孩子。
改变发生在兄长外出求学的那几年,他爱上了一个姑娘,如若故事看在这里,也是美满幸福的。可偏偏,这样的一个家庭无法支撑起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结婚买房的愿望,何况,还要供她读书。于是从小懂事的兄长开始歇斯底里,以死相逼,如果不买房,就要断绝关系,恩断义绝。
农村的父母想了又想,除了家里这几间破屋子,实在是没有地方筹到那么多钱,莫不说家里的房子不值几个钱,就算值个一两万,可家里的破房子若是卖了老了该往哪里去呀。
就这样越闹越僵,借遍了亲戚,想尽各种方法,终是凑够了6万块钱交给了儿子,可儿子,却因为父母不愿卖房而记恨上了他们,扬言要写断绝关系书,但最后终是因为异地而搁浅了。
她时常想,如果事情停止在这里,是不是也让大家互相安生,各自安好。可天总是不随人愿,三年后,兄长又要办婚礼,自然又是一番争执,父母如何都放心不下儿子,终是妥协了,到处绸缪,受尽白眼,又借到了六七万,给了儿子儿媳一些,剩下的开始筹备婚礼。
婚礼也结束了,无论如何,终是给儿子娶过了媳妇儿,便是再多屈辱,也受的值得。可是啊,人总是这样,一有不如意,就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亏欠,许是因为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所以如何都不觉得心痛。
故事到了这里,便是大家都该知道的情节,永远心疼儿子被伤透了心却仍然心系于他。
其实,我很心疼故事里的父母,也略懂儿子的心情,没有足够经济条件的父母,和一心为了爱情想要足够金钱的儿子。孰是孰非,家长里短,无从评判,但金钱的控制下,原来父母的生养之恩,比不过一套房子,比不过心底滚滚的恨意。
于父母而言,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于儿子而言,是一对无用的双亲。不知该怨父母的无所作为,还是该怨儿子的忘恩负义。
这个世间,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但惟愿,我的父母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