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陆续有人家搬走,新的人家搬来,六号楼的住户逐渐更换。
很多年前就认识王叔、王婶,但是没有来往,并不是很熟悉。每次见面,老人都会微笑着打招呼,非常和蔼可亲。前几年,王叔王婶到小区来看房子,正好四单元有卖楼的,于是王叔就买了。
王叔说,他有一个儿子,二个姑娘,儿子在省银行上班,工作非常忙。让他搬过去住,他一辈子在家乡呆惯了,不适应那的生活,于是决定不去。由于年龄大了,住平房活多,就决定买楼。
那年过年时,王叔的孩子都回来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王叔高兴得合不拢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后,王叔身体检查出病来。到现在,我们这些邻居也不知是什么病。邻里之间,常有一些人,愿意打听别人家事的人,但是,当事人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隐私事,还是不打听好。
那几天,王叔的子女都回来了,并且都在家呆了很长时间。看见王婶时,人老了许多。最后,王叔的老姑娘留下来照顾王叔。有一年多时间,没有看见王叔走出家门,我们都认为他得了很重很重的病。平时,只能看见王叔的老姑娘,时间久了,王叔的老姑娘就和这的人处熟了,因此小区的人,也渐渐了解了王叔家的一些情况。
王叔的老姑娘住在大连,两口子在一个商城里租床子,经营糖果摊,效益很好。王叔得病后,母亲年龄也大了,护理王叔已经力不从心,所以,需要护理的人。哥仨个商量这个事怎么办?姐姐有工作,姐姐家的孩子刚生完小宝宝,需要姐姐照顾。哥哥在银行是业务主管,工作很忙也脱不开身。
哥哥姐姐想雇家庭护理人员,护理王叔并且照顾家里日常生活。但是,在家乡这里,没有正规的保姆公司,雇不着正规的护人员。想找附近的人护理,又怕不懂护理知识,出现闪失。
老姑娘看见这种情况,回家和丈夫商量,丈夫说,眼下这种状况,也只能咱家护理了,你先去看一下,若你一个人能承担护理工作,你就在那里护理,我在家出摊,若你一个干不过来,我就停摊,咱俩一起去护理。
老姑娘听见丈夫的话,心里很感动。虽然是一家人,女婿是半个儿子,但三个子女,并且有儿子,女儿承担起这份责任,不但影响着自己家的正常生活,还对买卖也有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每个丈夫,都能理解,并且全力支持的。
夫妻,是相互陪伴,携手走过人生的人。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伴侣。俩人共同经营着爱巢,共同承担着对双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你家、我家之分。两方父母都是夫妻的共同父母,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今生今世相陪相伴的缘分。
于是老姑娘回到老家,陪伴父母,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我们都把她当成六号楼的老住户了。一年后的夏天,王叔在王婶和老姑娘的陪同下,走出家门。
这是老人家一年来,第一次踩在小区人行路上。老人头上戴着鸭舌帽,脸上戴着口罩,目光盯着路,不向旁边看,一手柱着手杖,慢慢地向前走。不像以前,看着熟人热情地打着招呼,看得出老人的身体很虚弱,并且老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老姑娘试着搀扶王大爷,老人微微地抖了一下胳膊,拒绝了。人生中,有个难题很棘手,当父母年龄大了以后,身体会出现衰老,会患上疾病。一旦得上难以治愈的疾病,是告诉老人还是不告诉老人?
谁对身体情况都有知情权,这句话说得对,我也赞同。但现实中,有很多这种情况,一个人身体状况很好,精神状态也很好,有一天,突然感觉有些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得知得了难以治愈的病,精神意志瞬间垮掉,没有多长时间,人就没了。
身边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患上癌症,不能手术,家人考虑到治疗过程的痛苦,决定不告诉患者,也放弃治疗,目地是让患者有尊严地活着。然后陪伴着患者去旅游,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患者心情很好,到现在还活着,当时认为,治疗后也难以活到现在。虽这是个奇迹,但它就在身边发生了。
老姑娘说起父亲的病时,就很后悔,当时不应该让父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她说,父亲识字,大夫写的诊断,虽然进行文字替代,但王叔看见了诊断,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于是在后来的治疗中,出现了很多很多难题。
人,不论平时多么开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但是,当自己面对疾病时,思想可能就发生了转变。旁观者清,当事者迷,这句话是对的。
王叔知道自己病情后,坚决不住院治疗。老伴说,咱手里有钱,治疗足够用,咱安心住院治疗。王叔不听,若老伴再劝,王叔就马上急眼了,会对老伴大吼几声。老伴为了不让王叔生气,只好不再相劝。子女依次上前劝父亲,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王叔不听,若再劝,王叔就会开口骂人了,子女只好退后。
儿媳妇、女婿依次上阵,好话说了无数。她们说,爸,您是我们的支柱,您是我们的靠山,我们需要你这根定海神针,您不能不负责任,把我们扔到半路上……等等说了一大堆。王叔听着,一声不吱。到最后,王叔说,我知道你们的用意,是为我好,但我主意已定,谁说也没用,就这么定了。
子女又请来专业医生,从病的机理,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还有,放弃治疗带来的危害等竽,从专业角度一点一点都给王叔说明白了,王叔还是不为所动。子女又找来王叔的好朋友、老邻居和王叔聊天,王叔还是听不进去,最后只好从医院回家了。
回到家后,王叔情绪很低沉。一心想快点离去,不受病的折磨。他开始拒绝吃药,甚至绝食。老伴和孩子们怎么劝,他也不听,一家人都愁得吃不下饭去。一天,王婶因为操劳过度,下床时晕了过去,王叔抱着老伴,呼喊着老伴,泪水从王叔的脸上滑落,夫妻一辈子的感情,谁也抵抗不住。
老伴醒过来了,王叔对老伴说,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治疗。王叔就是想不去医院治疗,问他为什么,他又不说。全家人答应了王叔的条件,从那天起,王叔开始吃药治疗,并且象平时一样,正常吃饭。
转眼,王叔患病已经三年了,虽然身体苍老很多,性情变化很大,但他已经在和疾病做抗争呢。
只要天好,王叔都会在姑娘陪同下,走下楼,来到有阳光的地方,坐在阳光下,望向远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