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比较是妙招
八上部编本新教材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新闻,作为新学期的开篇语文学习,相信所有语文老师都有些棘手。从很多渠道得知,不少老师都抱着观望等待的态度,直接跳过而上了第三单元。当然这可能出于多种原因考虑,但对于新教材的编排体例的不适应,对于编排意图的不理解,或者对于新的学习方式的畏惧不前也不能不说是其中原因。
相比之前的新闻单元的编排方式和编排意图而言,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实践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探究发现为学习方式,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而言,更是有相当难度和障碍。
不能不说,编者很周到体贴,不仅给我们明确的任务,而且给予我们很多相关资源的补充和方法的指导,并且对于学习的流程也有细心的安排,但编者的细心还必须通过学生的阅读采访写作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习得。
本单元的三大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阅读是基础,只有阅读这个基础牢实了,采访才能顺势而下,水到渠成。而新闻阅读的三个教学目标:了解内容,把握体裁特点、掌握学习方法中,把握新闻体裁的特点应该是重点,也是难点。而把握新闻体裁特点这个重点兼难点中,把握消息的体裁特点又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把握了这个,那么后面消息的写作也就消减了难度。
那么如何把握消息的特点,自然主要是采用比较法。因为特点之为特,是比较的产物,没有比较特点无所依存。为了突破把握消息这个新闻体裁的特点这个难点,我把比较分两个不同层次来进行,一是跟其它叙事体裁文章的比较,比如,七年级学过的《散步》《台阶》与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对比,来发现新闻体裁的本质特征:时效性、真实性、概要性。第二,也是比较的重点,新闻体裁内部教材所涉及到的三种不同体裁的各自特点的比较。而把握消息这个体裁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给予的帮助,从标题、结构、语言三个维度,对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三个对象进行比较阅读。
在比较阅读中,我发现仅是把不同篇目的消息、特写和通讯拿来比较,学生还不能深度了解其不同特色。因此我在学习第一二课的消息之后,在获得了消息基本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性认识之后,我让学生将第三课的新闻特写改写成消息,学生很快把握到,原文副标题做消息标题很合适,这时我提出思考:作为新闻特写,加上主标题后有没有必要?加上后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很快发现:主标题更强烈渲染了跳水运动员轻盈美丽的身姿,很生动,很形象,作为主标题对读者形成很强的冲击力,容易吸引读者眼球。接下来,将学生改写的消息与特写进行比较,学生讨论探究中,我给出以下角度让学生对两种新闻体裁进行比较分析阅读:时效性、真实性、篇幅、主要表达方式、报道事件的范围、写作目的等。学生很快发现两者作为新闻体裁,时效性、真实性都是必须的,在篇幅上特写报道相当细腻就较长,而在报道事件的范围上消息着眼于整体,而特写则聚焦于某一片段、镜头、画面,表达方式上消息是概括叙述,而特写则主要采用丰富生动的描写,而在写作目的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消息更侧重于报告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特写则更倾向于把事情的精彩、震撼处再现于人们眼前。因为生动细致描写和作者力图将现场的精彩传送给读者是特写的显著特征,在这一点上,在组织学生学习探究时,作了细致的赏读,学生在赏读中,发现了消息所没有的环境铺写、想象夸张、多种修辞的细致刻画、多角度的侧面烘托以及人物对话引用等。
在学习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时,我动手把原文改写成了一则消息,让学生与消息相比较,学生触类旁通,很快发现通讯与消息有着与特写一样的不同,也采用了形象描写地表达方式。之后,我再把原文去掉作者议论抒情、背景补白、细节描写、场面烘托部分,与原文对照阅读,学生不仅发现了原文的精妙之处,而且鲜明感觉到,通讯的局部也可采用特写的方式,只是特写更适合快速反应精彩时事场景,通讯则更详尽地报道事件相关的丰富内容,使人们获得整体全面的了解,把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得更充分。
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获得了对新闻体裁特点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养:尊重事实,快速反应,不畏艰辛。也懂得了新闻采访不仅要观、访,要获得全方位的丰富资料,还得查阅、搜集、分析,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201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