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278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2.22
接昨日。
想分享情绪引发的一系列“心酸”的话题,源于最近看到了好多例,因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引发亲子“战争”频发的现象。作为旁观者看到是争吵的双方:家长不像家长,孩子不像孩子,倒像两个深仇大恨的冤家。如果家长的歪理“征服”不了孩子,或者孩子不配合家长的无理要求,又或者孩子以家长之道还治家长身——针锋相对,家长便会拳脚相加,那管打的孩子头破血流,还是腿脚清淤,只要当时解气解恨,舒畅了内心,扬了家长之势,长了家长之威。争吵的过程让人看的心酸无奈,可怜无辜孩子的同时,只能感叹家长活的好“任性”。
关于情绪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每一个深陷情绪而不能自拔的人,内心是痛苦的、挣扎的,引发他们负向情绪的爆棚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或许是自身的某种创伤经历造成的,或许是他人情绪化下的受害者,或许是不良成长环境造就的……我对情绪化的人是观点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喜怒无常,敏感多疑,他们“可怜和不幸”,在于当不良情绪来袭时,他们不是无法控制,而是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有效地排解和释放。当惹他们产生负向情绪的人或事,是他们没有力量与之抗衡的,或没有办法去还击的,他们只能极不情愿地暂时的选择隐忍和承受,等待时机爆发。这时如果恰好有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恰好“不懂事”、“不听话”,或者有未成年的孩子在眼前晃来晃去,那么正好冲孩子发发火,泄泄愤:或疯狂地吼、或大声地骂,如果还不解气,那么再加上拳打脚踢,总之,怎么痛快,怎么解恨怎么来,反正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想怎样就怎样,他人管不着。但他们从来都不考虑孩子得感受。殊不知,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最可恨,他们的情绪化不仅毁了自己幸福生活,也捎带着孩子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被情绪化,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焦点讲“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情绪化的家庭氛围中,那可以想象他的人生轨迹将是如何的曲折艰难?他们活的多么地压抑、憋屈和煎熬?如果有幸这个孩子没有被影响的一无是处,那么他还有“翻身”改变的机会,否则将是悲惨的一生。我身边就有一男孩,他的降生本是开心的事情,可惜被宠爱的好日子不长,父母因感情危机而吵闹,母亲因这件事情的影响而变得脾气暴躁,易怒,敏感,动不动就因一点点小事情而发火,情绪发作时,非骂即打。常常口不择言,该骂的不该骂都脱口而出,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而且感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说多余的、不受欢迎的和被厌弃的,活的卑微如乞丐,活的没有自由如罪犯,活的没有尊严都不如别人家的宠物。聊天时,他哭诉,活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因为他的记忆里不是被妈妈骂,就是被爸爸打。不管自己有没有错,妈妈有情绪就冲他吼,拿他撒气,而他只能承受,别无选择。但他内心的苦楚、不满又能找谁宣泄?谁有能理解和体谅?因为他是弱势群体,没有能力和资本反抗,只能憋在心里,或以不好好学习,逃课,与老师对着干,沉溺于游戏来报复。男孩的确不听话,身上有很多按世俗“好孩子”标准格格不入的坏毛病,对于这些他都不否认。我问他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是怎么熬过来的?他说,每当他无缘无故被骂被打时,他会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就是身体上疼点儿,心理上难受点么,又要不了命,忍忍就过去了,总有一天我会长大,会独立,到时候就自由了,就不用挨打挨骂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觉得活的太累,没有趣味,如果那天他扛不住了,也许就死了。听到这儿,我一身冷汗,心酸和悲凉充斥着。突然就想起女儿和我聊天时说的一句话,她说:“妈妈,你知道现在的孩子最不怕的是什么?最容易做到的是什么?”我摇头。女儿说:“是死,最不怕的是死,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死。”。孩子是无辜的,你不能带给他爱和温暖,还不如不给他生命。我想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否则世界上将少出生多少可怜的孩子,谁又会愿意选择情绪化的人做父母来祸害自己呢?后来,当我把孩子的话告诉家长时,当父母的竟然说“死就死吧。也许死了就都解脱了。我体谅理解他(孩子),那谁又体谅理解我的苦楚呢?”面对这样的父母,真是无语了。后来我又问,如果孩子真的想不开,走极端了,你就不后悔和内疚吗?或者说,没了孩子,当不良情绪攻击你时,你又能找谁发泄呢?谁又会心甘情愿地无条件地让你任性地不计后果地非骂即打呢?听完,她沉默了许久不语。但愿这只是情绪化人中的极品代表,但对于情绪化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见一斑。孩子本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父母怎么涂色,孩子就怎么成长,父母涂的杂乱无章,孩子也就长的横七竖八。其实男孩的父母也不一直是情绪化的,只是妈妈生他后,先丢了工作,后又被爸爸抛弃,一开始,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排解和释放,常常在愤怒(冲孩子发泄)和自责(后悔对孩子)中徘徊,慢慢地,便发展成不可控的和无所谓的地步。所以,凡事从量变到质变都需要一个的过程,在初期,处理好,就避免质变的发生。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请一定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当不良情绪来袭时,想办法找一个合适的出口来释放,千万不要拿孩子当牺牲品和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