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里很多老人带孩子,有一位姥姥带着小外孙女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有几次姥姥对待孩子的行为让我直为孩子担心,也替老人的出力不讨好感到惋惜。
一、老人事事亲历亲为,孩子反而觉得姥姥“讨厌”
这个姥姥带孩子特别仔细小心,毕竟爱孙女心切,同时因为是替女儿女婿带孩子,不敢有任何闪失。所以经常看到六十多岁的老人,外孙女在前边跑,她就在后面追,还一边喊着:“宝宝,慢点,小心!”小孩子越是看到姥姥跑反而越跑越快。
外孙女骑滑板车,姥姥双手扶着,嘴里一直在说:“把脚放好,眼睛看着前边,这个腿使劲蹬…你好好看着点,小心啊!”结果还没滑出一米远的小外孙直接把姥姥推开:“你走开吧!”
老人带孩子怕磕着碰着,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很多时候,你的好心反而在孩子眼里是种“束缚”,你觉得危险不让他撒欢奔跑,他就体会不到和小朋友一起追逐的乐趣;你嫌玩土太脏,他就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近。而且总是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等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越来越觉得姥姥烦人、讨厌。
而在过度紧张和小心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遇事缺乏自主和自由,在他的心理目标得不到满足又不会恰当合理的解释表达的时候,只能用哭闹来发泄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二、老人对孩子态度简单粗暴,孩子对姥姥“以暴制暴”
老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但是事与愿违。在她两岁之前,姥姥说什么,小外孙女基本上是听的。但是在两岁之后,小姑娘很明显地和姥姥对着干。
一天小区里有一个管道破了,漏出的水漫过了路面。姥姥带孩子路过的时候,特意叮嘱孩子不能踩水要绕边走,但是小外孙女直接就踩水里了,姥姥一看立马把孩子拉了出去,嘴里开始骂道:“跟你说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呢?你是不是傻?你怎么能这样?”孩子不高兴哇哇大哭,惹得姥姥直接一巴掌打屁股上去,孩子也不甘示弱,伸出小手直接打在姥姥身上。
虽然孩子的打骂没有任何威慑力,但是伸手打人张口骂人的习惯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人平时对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记在心里反映在行为中。
从一开始,老人就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带孩子,根本不去深挖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他哭你就骂,他不听话你就打,只会让他和大人一样易怒易动手。
三、老人对孩子评价时不避讳孩子,孩子内心憎恶姥姥
他们家的小姑娘应该是一个性格特别敏感的孩子,可能有一部分是遗传原因,但是因为姥姥一些不得当的言行,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敏感。
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儿,其中有个小男孩跑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而且小男孩已经说过对不起了,小女孩还是不高兴。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和孩子说:“碰的疼吗?不疼的话就没事儿,而且小朋友已经向你道歉了,他也不是故意的,你们接着玩吧!”
而那位姥姥直接和在一起带孩子的其他老人说:“这孩子心眼太小了,一点点事就不高兴,奇奇怪怪的小心思可多了。就随她奶奶,好的不随,就随这不好的一面儿。”小外孙女明显是听到姥姥说她了,直接走开不再和小朋友们一直玩了。
经常听她姥姥说她小外孙女一遇到不顺她心意的事情,就大哭大闹。今天去超市买东西,她看准什么就得买什么,不给买就哭着不走。姥姥一脸郁闷,猜不透孩子的心思。而孩子对姥姥这么说她的时候直接把小脸扭过去不理姥姥。
我不反对老人带孩子,毕竟很多家庭必须得依靠老人带孩子。但是老人带孩子不能只凭曾经的经验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成长。
尤其是一些老人带孩子时态度和方法都非常有问题,可能家长注意到了,会尽量弥补或纠正一下,更多的年轻家长则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就万事大吉了,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已经形成的性格和不好的习惯。
这位姥姥白天带孩子累一天,晚上还得搂着孩子睡觉,一晚上无数次的给孩子盖被子,自己也睡不好。看起来是很辛苦的,而且真的是劳心劳力带孩子,结果带出来的孩子却是越来越难管,甚至还事事与自己作对,丝毫不知道感恩,令老人很是心寒。
其实老人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带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