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每月为期6天的家孰班,这个月安排在了3月26日——31日,也就是从周一到周六。

上次从元月份上完家孰班,萱和妍盼了两个月终于盼到了。可是,因为要上课,这次只能参加周六一天了。

得到消息的妍很高兴,说:“一天也好啊!总比不去强。”

萱有些失落:“妈妈,只能上一天,还是不去了,不然走的时候,我就老想哭。因为我不想太快离开那里。”

第一次参加家孰班的时候,我们报了两天,周日晚上准备走的时候,萱回来路上哭了一路。因为有同学是在那儿每月学习六天,看到他们还没走,萱哭着要求再住一晚,周一一大早再直接去上学。

那时候不太明白萱为什么不想离开,以为那里有小朋友,他就想和小朋友们玩儿呢。后来几次,没有小朋友,孩子们也非常喜欢那里,不愿意离开。

其实,大人也一样。

在那里,很放松,和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没有讥讽,没有嘲笑,没有指责和抱怨。有的是包容,理解,尊重,相互陪伴和滋养。

昨天,成人家孰班开始上课了,看到“前线”传来的一张张照片,看着家孰班同学的一张张笑脸,感受着同学们分享的学习感悟,很为他们高兴,也时刻反思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的状态不好,情绪很容易受影响,明明知道脱口而出的语言是抱怨的,可是还是不想忍,就想逞一时口舌之快。

老公中午带饭给我,回来的时候说,别的不好带,带的擀面皮,我脱口而出:“我什么时候吃过擀面皮?我最不喜欢吃的就是擀面皮好不好?!”

过后又想:人家出去办事,吃了饭,还记得给我带东西,我就算不喜欢吃,也应该在第一时间表示感谢,回头有时间聊天的时候再告诉老公:“老公,我之前从来不吃擀面皮的,你中午带的吃的还不错啊。下次方便的话,给我带点别的吧,我吃擀面皮感觉硬,胃里不舒服。”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晚上收拾鞋柜,萱问我作业的时候,我边收拾东西边说:“你拿个演草纸,一个个的把+−×÷几个符号填进去算一下,看看哪个符号合适?”

萱立刻烦躁的蹦着说:“我不会算,找不到演草纸,你去给我拿!”

看到他这样,我立刻气不打一处来,白了他一眼就不理他了。

我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够重视,我却从来没有觉得我对别人的态度有问题。

稍冷静了一些,我对萱说:“萱,如果妹妹问你:2+2等于几?你会怎么回答她呢?”

萱说:“拿东西给她摆,或者伸手指教她。”

“真好的办法。那你觉得你问妈妈问题的时候,妈妈应该直接告诉你答案还是应该告诉你方法,你再自己试着算一下呢?”

萱意识到了刚才自己的问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应该自己算,不应该没有尝试就说不会。妈妈,我马上写完了,写完我帮你收拾东西。”

如果,萱问我不会做的题的时候,我说:“请你稍等一下,妈妈收拾完这一点儿,洗下手。我们找个演草纸,一起试一下看看哪个符号填入空格更合适,好吗?”

这样说的话,一定不会出现我和萱针锋相对的时刻了。

总是事情发生后,才能想到这样处理会更好,怎么样就能先知先觉的直接用到正确的方法呢?!

首先还是要心先静下来吧!

——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淡定从容。

向着梦想迈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