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最近加了不少微信群,社群,每天手机消息都处于爆炸的状态,于是我就将它们屏蔽了,我相信,这么做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没办法,大家都患上了一种知识饥渴症,于是那些写作群,理财群,时间管理群,自我提升群等十分吃香。
在那些群里,我和一群迫切渴望提升自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于是,每一天,我欢欢喜喜地打卡,和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聊天,分享一天的所得,好不热闹。只是还没到一周呢,我就懒。得。再。打。开。了。
哦,还有各种知识分享直播平台,比如千聊live,知乎live,一块听听等,成千上万的学习焦虑者,蜂拥而上。无他,总觉得若自己没有去接收,而别人接收了那些美好的知识,就活生生错过了十几个亿。
知识爆炸与碎片化的时代,信息传播零门槛,让我们变得无比得焦虑,以致于想急功近利,比如我,每天都幻想着,有大神从天而降,传授我一套武功秘籍,让我二十天学会如何写作,三个月写一部小说,一年涨上一万个粉,从此我就掌握了宇宙终极真理,可以高枕无忧葛优躺,实现财务自由走向人生颠覆了。
该怎么定义我这种挫人呢,嗯,作死的伸手党,长得丑还想得美。
02
好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发现,我真的没必要加入那么多的社群啊,凑那么多热闹啊。各种群,时不时随时弹出各种消息,打断你的思路不说,打开看,还不是红包。
恩,还有直播,我也去听了喜欢作者的live分享,但听了几次,就觉得不对劲了,他们讲的东西,早就清楚明白地写在他们的书里了啊。所以,与其花钱去听直播,不如直接去买作者的书,性价比比什么都高。况且,还有更多的精彩内容,哪里是一次直播就能装下的啊。
后来看土豆姐写的文章,她说有段时间,她朋友圈疯传“9998元教你引爆公众号”的培训班,她一朋友花钱去报班,回来后给她看了上课笔记。土豆姐在看完笔记后,直接给她列了几个书单,然后对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办培训班的人,都是拿着别人书里的内容做分享圈钱啊。
当然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毕竟所有的知识分享,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别人辛辛苦苦读了二十几本,总结成了二十几页的PPT,这个过程,本身就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你,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攻读二十几本,就带着一双耳朵和一支笔去听就可以了。
伸手党,爽是爽啊,只是在轻松拿来别人总结好的知识时,也难免掉进了一个华丽的陷阱,那就是这些资讯包装得太精美了,学习起来效率实在是太高了,以致于你根本不用自己去思考,就能轻易地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
然而资讯并不等于理解力,当你毫不费力的获取到了你需要的信息,不需要你去删选,总结,归纳,整理,那么长此以往,你的知识必定更加碎片化,你思想的肌肉必定萎缩,你的理解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必定大大的衰弱!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传媒正在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所以这个时代,知识爆炸,但思考力稀缺。
人生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那些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怎么得到的。想要被启发,就要去理解,搞清楚这些知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来的,和其他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联,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03
要克服智力上的懒惰,我们必须要收起一劳永逸的想法,绝对不做伸手党,学聪明人下笨功夫。
看过刘瑜《民主的细节》的人都知道,这本书就是大量的数据,观察,史实,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来收集整理,而且有可能,大量的论证,最后得出的只是一个很小的结论。但就是这种笨功夫,让刘瑜把把政治和民主,从意识的高地,拽回到了吃喝拉撒等生活琐事上来了。
再比如钱钟书,最能代表他学术造诣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博大精深到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据说人家钱钟书,老老实实把《红楼梦》给背下来了。为嘛那么多民国大师有那么深厚的功力,不都是下笨功夫的结果嘛。
再比如我最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阅读技巧是,只字不差地阅读,没错,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不仅读懂字面上的意思,还要从字里行间搜寻那些虽然没写出来但事实上很重要的信息……
胡适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朋友对我说,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活着太没安全感了,她只想要让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和粉丝量,马上涨多少多少,想要马上成功,马上有钱。
我劝她,也告诫自己,要学会屏蔽掉那些无效或者说低效信息,不被别人随意收割注意力,不做伸手党,学聪明人下笨功夫;以及,同样重要的是,不浮躁,不焦虑,不急功近利,在哪怕是最小的领域,去深耕一万个小时,而读书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式。
当然,最重要的是,浮躁是没有用的啊,是歌德说的吧,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