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
1、
春,正月一日,大赦,改元。
2、
二月,大司马桓温进京朝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下诏,命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当时,首都人情恟恟,有人说桓温要诛杀王坦之、谢安,篡夺晋室。王坦之非常恐惧,谢安神色不变,说:“晋祚存亡,就看我们这一趟。”
桓温到了新亭,百官拜于道侧。桓温大陈兵卫,接见朝士,平常有地位名望的人都战战兢兢,恐怖失色,王坦之流汗沾衣,手上的芴板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席,坐定,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军队是用于抵御外敌,明公何须在壁后设置那么多武士呢!”桓温笑道:“因为不能不如此而已。”于是下令左右撤走,与谢安谈笑风生,很长时间才结束。郗超是桓温的首席智囊,谢安与王坦之晋见桓温,桓温让郗超卧在帐中偷听。风吹动帐幕,谢安看见了郗超,笑道:“郗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了。”当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尽忠辅卫,终于安定了晋室。
华杉曰:
大智大勇,就是谢安这样的人吧!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谢安真的是百分百做到了。不忧、不惑都容易,是修养和智慧可以做到的,还要加上不惧,就难得其人了。我最佩服的,是他的勇!因为一般的大儒,遇到这乱世,就明哲保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隐居深山,坚决不参与政治而已。谢安本来也寄情山水,不愿出仕,但是在他隐居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山中宰相。在他游山玩水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他勇敢的品质,一次与名士孙绰等人泛舟大海,风起浪涌,众人十分惊恐,谢安却吟啸自若。船夫因为谢安高兴,照旧驾船漫游。风浪转大,谢安慢慢说:“如此大风我们将如何返回呢?”船夫听从吩咐立即驾船返航。众人无不钦佩谢安宽宏镇定的气度。再往后,淝水之战,谢安也是下着围棋就把苻坚大军灭了。
淝水之战,谢安是选将破秦,派谢玄为主帅,在战场上打败了敌军。而此次新亭之会,则是折冲樽俎,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桓温不敢轻举妄动了。所以他跟王坦子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子吓破了胆,芴板都拿倒了,谢安则单刀直入问桓温:“军队是抵御外敌的,你见我们,搞那么多兵干啥?”然后又嘲弄郗超是“入幕之宾”,这“入幕之宾”,指关系亲密,能参商机密的人,但是,也有几分暧昧戏谑的味道,比如你和某个女人有了关系,也是她的裙下之臣,入幕之宾了。这两句话,对桓温,对郗超,就是二十万雄师,击退了桓温耀武扬威的军队。所谓“上兵伐谋”,谢安两句话,就伐掉了桓温主帅,郗超主谋,这两人脑子里的篡逆之谋。
还记得前面说过谢安曾经与王坦之一起去拜访郗超吗?两人一直等到天色已暗,还没轮到接见,王坦之想走,谢安说:“你就不能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忍耐一会儿吗?”那时候,王坦子觉得受辱,要走。谢安则无所谓,等到明天早上都可以。但是,真正到了对决的时候,王坦子吓破了胆,谢安则能戏弄郗超。而谢安能戏弄郗超,别人不能,除了他的地位名望,就是因为他平时把尊敬功夫都下足了,储蓄了关键时刻可以使用的本钱。
谢安和桓温的对决,决胜的是意志力。桓温之心,路人皆知,皇帝之位,似乎也已经是他囊中之物,但是,他就缺那么一点意志力,最后一刻,总是被谢安挡着,或者拖延着,让他不敢发动。谁也动不了谁,那剩下的,就是比寿命了,看谁活得长!这寿命之战,桓温输了。桓温比谢安年长八岁,活了61岁。谢安活了65岁,在政坛上,比他多干了12年。所以说搞政治权斗,最后比拼的都是看谁身体好!
谢安的故事,还有一条,就是生活享受毫不含糊,喜欢游山玩水,而每次出游,一定要带着歌妓助兴,留下一副“谢安东山携妓图”,他就是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风流宰相。
2、
桓温调查卢悚入宫的事,逮捕尚书陆始,交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又贬毛安之为右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恨桓温。
三月,桓温生病,停留在建康十四日,三月七日,返回姑孰。
3、
夏,代王拓跋什翼犍派燕凤到前秦进贡。
4、
秋,七月十四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逝。
当初,桓温病重,暗示朝廷封给他九锡,屡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故意拖延,让袁宏起草诏书。袁宏把草稿给王彪之看,王彪之感叹其文辞之美,说:“你是大才,怎么能把这样的文章给别人看!”谢安见到草稿,就动笔修改,来回修改多次,搞了十几天也不能定稿。袁宏密谋于王彪之,王彪之说:“我听说他的病越来越重,恐怕也支持不了多久,不妨再拖一拖。”袁宏听从。
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问桓温如何处置谢安、王坦之,桓温说:“他们不会听你的处置。”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还在,他们必定不敢有二心,如果自己死了,他们就不是桓冲所能制服的;而如果杀了他们,无益于桓冲,更失了人心。
桓温因为世子桓熙才能很弱,让桓冲接管他的其众。于是桓秘与桓熙的弟弟桓济密谋共杀桓冲,桓冲收到情报,不敢入帐。过了一会儿,桓温薨逝,桓冲先派力士逮捕桓熙、桓济,然后临丧。桓秘于是被废弃,桓熙、桓济都流放到长沙。皇帝下诏,桓温的葬礼,按汉朝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的规格执行。桓冲声称桓温的遗命,以幼子桓玄为嗣,当时只有五岁,袭封南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