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41分到536分:一个男孩的蜕变

      今天中考成绩发布,小凯妈妈发来信息:“老师,小凯考了536分,能上高中吗?”我立刻回复:“考得不错,能上!”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欣喜。 

      可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前的质检考,小凯只考了441分,没有一科及格,连他最拿手的数学也只考了66分。那时,他的状态很糟糕——上课走神、作业敷衍,整个人像被抽走了精气神。我找他谈话,他低着头不说话,眼神躲闪。 

    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儿了解到,小凯最近沉迷手机,还和隔壁班一个女生走得很近。青春期的孩子,一旦陷入“手机+早恋”的漩涡,学习自然一落千丈。我知道,光批评没用,得让他自己意识到问题。 

      于是,我找了个安静的下午,和他单独聊。我没有直接提成绩,而是问他:“还记得你初二时数学才50多分吗?后来你一步步提到90多分,我还拿你当例子在教研会上分享过。”他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我接着说:“可现在,你的数学掉到66分,老师很心疼。” 

      这句话似乎戳中了他。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老师,我这段时间确实没好好学……”他断断续续地说了和父母因为手机吵架的事,也承认自己心思不在学习上。我没有责备他,而是问:“那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自己提出了几个办法:每天晚上专注复习,手机让妈妈帮忙收着,不再和那个女生频繁联系。我点点头:“好,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接下来的日子,他真的在改变。上课不再神游,而是集中注意力听课;课间,也能看到他虚心请教同学。他的妈妈也告诉我,手机主动上交了,家里争吵少了,孩子学习状态好了很多。 

    中考成绩出来时,他妈妈激动地说:“要不是老师及时拉他一把,他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其实,作为老师,最高兴的不是分数,而是看到一个迷路的孩子重新找回方向。 

    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不需要太多大道理,只要耐心倾听,真诚引导,孩子自己就会找到向上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