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
学习结构化思维的好处
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
- 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板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 能够制作出周密的商业计划,从而牢牢地控制住企业生命线;
- 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 能够有效地安排好学习与工作,快速掌握新岗位、新工作所需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
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首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其次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排除非关键分类,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订行动计划。其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
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就是逻辑,它是将零散的思维,灵感,知识,信息,数据,还有其它种种用一种框架收拢起来,这样让繁复的问题简化,并获得一种分析的方法,甚至是量化的工具,使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结构化思维的特征
1、以假设为导向,严格的结构化
“以假设为导向”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结果逆推的思考方式,具体包括:
首先定义问题,列举所有可能的答案(注意:一定是全面而不重复),
然后运用除法,找出相对最优解。
由于思考环境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正向推进思维时会因思维过于发散而难有结果;而从结果逆推的思考方式可以一步步缩小选择范围,最终使我们的思考聚焦于那些最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方面。
2、以终为始,运用3P(Purpose,Principle,Process)原理,强调全面系统快速解决问题
- Purpose——目的,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考虑其意义目的,意义目的明确后,确定是否有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衡量标准?
- Principle——原则,开展这些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选择相应的流程和方法。
- Process—— 流程,要实现最终的目标和结构,需要开展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是什么?应该如何匹配时间和资源?确保工作有效控制。
结构化思维的步骤
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
例如:很多朋友都应该有过装修的经验。回顾一下装修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结构化思维来完成的系统工程(虽然是个很简单的系统工程):
确定目标——决定装修方案;
资源分析——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多少人,用多少预算花多长时间来完成;
制订计划——装修过程管理,什么时间买哪些材料,材料进场时间,开工时间,中间验收时间,终验时间,最终验收等等。
那么我们如何结培养构化思维呢?
结构化思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才是一种管理方法。经过有意识地持续训练,才能够培养起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纸和笔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最有利的工具。
首先,要勤于写作。
任何一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结构化思维的产物。我们很多朋友觉得写东西太难,其实症结不在于对文字的把握,而恰恰是对缺乏对思维结构的把握。所有文章,必然要有“中心思想”,这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确立目标”;为了表述这个“中心思想”,必然要分段陈述,各个段落有各自的“段落大意”,来支持“中心思想”,这个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资源分析”;提纲出来以后,分段展开陈述形成文字,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制订计划”。很多朋友写文章写着写着,或者写不下去了,或者跑题了,如是几次就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其实在此刻遇到的障碍,正是你在“结构化思维”训练中的不足,抱着哪怕推翻重写的决心坚持写下去,也就突破了“结构化思维”培养过程中的自身障碍,持之以恒,结构化思维就会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习惯。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需要决策时,养成如下习惯:
①准备好笔和几张纸;
②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可能的目标,想到就写,不要在此时要求自己思考周密,反正是草稿;
③在另一张纸上对第一张纸上的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资源分别列出,列的时候可暂时不考虑资源冲突,有助于你对每一个目标都考虑周全,而不瞻前顾后。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几个备选方案,给他们编上号;
④在第三张纸上再结合资源冲突,对第二纸上的各个编号方案分别列出“好处”与“风险”;
⑤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原则,在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⑥对选择出来的方案进行精加工,形成一个可执行方案。
可执行方案的标准是:
- 该方案中的资源是你具有而且可支配的;
- 方案中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 方案中各环节都具有可检查的指标;
- 方案最终有交付物
切记:遇事时最关键的就是:
停下来,结构化思考整件事
用纸笔记录下来,无论什么纸,无论思考过程如何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