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抄了罗马尼亚诗人卢齐安·布拉加的诗歌《睡眠》。第一次知道罗马尼亚的这个诗人,也是第一次抄读他的诗歌。中国古代有很多诗歌不知作者名姓,便冠以无名氏,这並没有影响到其中一些精品佳作的流传,比如“古诗十九首”,比如“敦煌曲子詞”……最近幾年读诗、抄诗主要是靠感觉,衹要能碰触心靈,那便是好诗,就應該诵读,就應該抄下来。
睡眠是个大問題,我也有过睡不着觉的时候,越想抓緊入睡,越是辗转反侧難以成眠,不过這樣的时候太少了。總體来説,我的睡眠质量還是非常樂觀的。睡得好,睡得不好,跟生活状态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跟身体状况也好像没有什么关系,我想睡的时候,无论什么樣的状态、状况都无法阻碍我入睡。智商、情商都不高的人,才會像我一樣傻吃苶睡,不知老之将至。
双休日總是讓人很期待的,无论做什么都惬意,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小时候,只休礼拜天,再有就是寒暑假。在我的记忆中,那時的春天和夏天都没有现在这么旱,該下雨的时候下雨,該刮風的时候刮風。没上小学和剛上小学時,會经常在礼拜天或暑假的时候下乡去姥姥家或奶奶家的,无论是姥姥家,还是奶奶家所在的村子都有河套,小水庫或水泡子。河里的水清淩淩的,一年四季没有断流的时候,小水庫和水泡子里的水也總總是满满的,幾乎没有干碗的时候。我还记得,夏天或秋天的时候,去姥姥家或奶奶家,總會在河套邊或水庫、水泡子邊拣到鸭蛋或鹅蛋。乡下人家,家家都养好多好多鸭子或大鹅,每天能下多少蛋,也没有个准数,再加上那時民风淳朴,家里多个蛋少个蛋也没什么计较,所以我们这些县城里的孩子總會被宽容地允许去湿地里去拣那些“无主”的鸭蛋、鹅蛋。
立夏已过,很快就到小满了,可是早晨的空气依然寒气逼人。看着在清冷的晨风中摇曳的红的、粉的、白的花,不由得生出些许怜意。我一直很喜欢“春风化雨”这个成语,也一直很艳羡“润物无声”这样一种人生境界。可是无论怎样努力,我都很难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这当然是因为我的智力和能力,再有就是机遇。有同学问我,一生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应该说这样的问题乍看起来很平常,似乎很容易回答,可是真的想要给同学一个较准确的回答时,竟真的让我很惶惑,也很茫然。
过平凡而且快乐的生活,这应该是一种很真挚的人生理想吧。让我周围认识或不认识我的人,并不因为我的存在而痛苦、烦恼。对于我来说,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把能够做好的事儿尽力做好。十多年前读《白鹿原》里面有两句话印象深刻:“自信平生无恨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当时很是感慨了一番,可是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打死我也做不到。这是圣人之境,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企及,但我可以此时刻警醒自己。
我并不太喜欢“吃亏就是便宜”这样的说法,但我也绝不去占不应该占的便宜。况东坡也曾说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平凡而快乐地生活,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充实、健康,这也许就是生命的真谛。
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对教书这件事心存敬畏。没有那种对事业的敬畏,所谓敬业又从何谈起呢?以我的学识、品行和能力,我不敢妄谈什么责任感、使命感。我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坚定地走下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每个夜晚,在我酣然入眠前,我都要感谢我周围所有的人,是这些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让我在即将过去的一天,过得充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