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三岁七个月)
对于孩子来说,玩暴力游戏似乎是其童年不可或缺或者是不可避免的内容,他们通过电视、视频游戏、电子媒体、玩具和某些时候后自己的经验,逐渐的意识到了暴力行为。而这类游戏又会让我们大人常常感到不安,担心他们不会交往、不能学到什么或是互相伤害等等。
回想阳阳对暴力游戏的持续关注应该是在三岁的时候,常常在小广场观察到周围大点的男孩子互相追逐并好像要打一架地喊着:我是奥特曼!于是有一天的游戏中阳阳就突然好像一股力量附体地喊:“我是奥特曼!”说完,他又有些害羞了,可能是因为他自己连奥特曼是谁?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本领都不知道,只是当需要“力量”时,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
一个充满力量感具体形象的需求,在看投影时以他要求看看起来比较厉害的动画片的形式体现,因缘巧合之下,阳阳第一个暴力些的动画片是《迷你特工队》,自然而然的今后在感觉需要力量感、渴望对抗规则和现实的时候,高喊自己是迷你特工队。由此可见,动画片主角是奥特曼还是迷你特工,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力量感、能够对抗规则和现实的渴望。
再后来的一天,一进家门我就看见阳阳和成铭在桌子上摆弄着一些卡片,阳阳见我来兴奋地说:“妈妈,快看,奥特曼卡片”,我凑近一看,近40张奥特曼和奇形怪状的怪兽卡片,阳阳沉浸其中并没有再和我多说什么,成铭在一旁悄悄使使眼色说:“正版!”
待晚上阳阳睡着后我问成铭:“为什么给他买卡片?他本来连奥特曼是谁都不知道。”
成铭:“奥特曼已经深入阳阳内心,不可能让他忘记。他可以通过卡片了解奥特曼和怪兽的具体形象,这种具体形象可以帮助他控制一直将各种充满力量、破坏性、突破规则、强大等不分善恶附加在奥特曼身上的空想。就像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将情绪拟人化和具体化”
我:“上次在小满家一个特别恶心的怪兽你还给收起来了,这个卡片中也有很恐怖的怪兽。”
成铭:“这也是我为什么很贵,但依然给他买正版,因为正版的怪兽是艺术家根据一定规则虚拟的,是充满力量、破坏性的,符合人的审美的。但是盗版由于节省材料,模具不佳,在比例和颜色上会给人一种诡异感,这是我认为不应该有的。”
我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也没有什么能有力反驳的,就算是默许了,也由此阳阳开始了四个月持续玩奥特曼卡片的想象游戏,过程中还开始看奥特曼动画片,更加剧了他自身模仿奥特曼的游戏。
不过过程中我一直都陪阳阳一起看奥特曼动画片,这样才能和他玩到一起,一天我又和成铭讨论:“我觉得奥特曼真没什么可看的,就是出现怪兽然后奥特曼出来打败他,从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到现在还这样!”
成铭:“不不不,其实这个动画片中蕴含了很多思考和哲理在里面……”然后他给我讲了几个故事又一次说服了我:嗯,原来这个寓意这么深刻!
所以后来再看奥特曼动画片时我开始试图和阳阳讨论,例如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个怪兽好像并不坏?之类的问题,我发现阳阳似乎只对奥特曼打怪兽的情景感兴趣,里面的很多关系和意义并不理解或者说不太感兴趣。
我还发现以前中午我睡觉阳阳能自己在另一个屋玩好长时间,近期总是围着我转,我察觉到后问他是不是在担心什么?他说他担心有怪兽。我知道想象力不仅在丰富他的人生,也开始困扰他了。
最后我们决定不再看奥特曼动画片,也逐渐减少卡片的出现,转移游戏主题。还好阳阳一直规则性都比较强,当前几次他提出想看奥特曼动画片时我就直接告诉他:“妈妈认为这个动画片不适合你,最近不可以看了,你可以看汪汪队或小猪佩奇”,即使到成铭那也是同样的答案,他便顺利的接受了。
接下来的游戏中还会常常出现奥特曼、怪兽之类的,我们就如《游戏从理论到实践》中建议的:扩展游戏主题,超越脚本。例如一次阳阳又主动“出击”,我就扮演成了腿部受伤了,需要消毒包扎,最后还给我做饭,帮我调理身体等等。
而且我们还增加了很多身体冲撞游戏,例如每天我们都会有半小时在床上设置情景玩互相推搡的游戏或是追跑,每次都伴随着欢笑声和大汗淋漓,这让他对力量的期待和旺盛的精力都有了发泄的出口。
到了现在阳阳已经不沉迷于奥特曼了,总结来说我想可能有几个原因吧:一是奥特曼和怪兽有了具体形象,不再那么充满想象和憧憬;二是暴力游戏中在有机会的条件下,我们有意识的将暴力主题转移了;三是增加了身体游戏,让孩子对力量的憧憬、对掌控的需要有了发泄途径。
几乎所有的孩子,特别是三岁以后的男孩子为什么都喜欢这样的动画片?是因为三岁以后的孩子,通过各种游戏、社会上对他行为的反馈、对自我能够改变外界能力的探索来发展自我意识,即“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这种探索注定了充满了挫败和思考,孩子们渴求一个地方可以满足这种力量感和控制感,当他想象自己是那个厉害人物时,他就真的好像元神附身,觉得自己就是它。而且这样的想象也有另一种好处,就是在想象中孩子这种力量感是对现实和规则的突破,很多冲动在想象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而且有研究表明一个孩子越能够想象越能接受现实。
其实我是觉得孩子要适当的看一些有力量的动画片,毕竟这是他们内心的一种需求和渴望,这里之所以不称谓暴力是因为这种力量不仅仅是虚拟的厉害,应该是近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宣扬的:谦逊,力量,公平,阳光。就像宣言中写的场景:年青人围绕在古尔邦庄园打着曲棍球,他们遵守规则,充满力量对抗,相互尊重,有高度的自尊和对公平的渴望。现在这样的高质量且将其转化为符合孩子心智的动画片少之又少,在这种大环境下,就算家里不看动画片,孩子仍被周围的小朋友影响。
这背后代表着一个可悲且可怕的事实:人们对儿童精神、灵魂的忽略,对儿童是祖国甚至是人类未来价值的忽视。这里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动画片市场将质量的要求大于资本运作。当然无论大背景如何,父母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是筛选符合自己孩子心智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基于理解水平和经验进行有方向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