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疯狂地席卷着大地,医院里的儿科内科急诊科室全部排起来长队。
(这是凌晨三点多的时候,挂号室门前排队用的椅子。)
(这是早上八点,米妈从塘沽妇幼医院儿科部输液室出来,看到的排队挂号的壮观场面,已经从一楼大厅,排到了到了二楼楼梯口。)
大米刚上小班,是最容易得病的时候。然后二米也逃不过厄运,折腾了两个来月的感冒发烧咳嗽,再然后,我和孩子奶奶也相继感冒,米爸也因为总折腾闹起来胃病。
(在此发一句牢骚:珍爱生命,远离二胎。如果没有人力和经历,养二胎真的是很痛苦的事。不要跟我说以后就好了,以后的事儿谁知道?不想给自己画个虚无的大饼。)
孩子病了好几轮,每天,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
早晨回家的时候打车,出租车司机跟我聊天,问我孩子怎么了,我说肺炎了。
司机师傅很实在:“几个月大的小孩感冒就是肺炎,多喝水,吃点药就好了。”
“可是她发烧,不吃东西呀。”
“没事呀,发烧还增加免疫力吧,注意别烧太高了,过了那段就好了。”
我不再说话,因为我曾经也给别人讲过这个道理,而且自己感冒的时候也是秉承着这个原则,从小到大除了生孩子的时候,就高中时候挂过一次吊瓶。
二米这才几个月,已经两次挂水了。而且今天凌晨急诊的时候,因为娃的头血管太细,挨了四次扎,找血管时头发碍事,脑袋让故事剃的东一块西一块,简直成了“癞疤头”。
现在一有人碰她的头,小姑娘就张开大嘴哇哇哭。
米爸是个比米妈细心的人,孩子咳嗽了,立刻就会顶上药,弄得大米都习惯了吃药,只要爸爸说吃掉,大米张嘴就来,根本不用哄。
上次他拿着奶奶的降压药告诉我:“我咳嗽了,赶快给我吃吃药吧。”我赶紧夺了回来,吓我一身冷汗。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体格这么弱了?
好多人都在说。
我和米爸都是八零后,要孩子晚,老人带的多,平时很少出去,尤其是二米,成了典型的宅女。大米小时候还有时间带着孩子去游泳,现在俩孩子出去简直是一种奢望。
我记得小时候,孩子是从街上长大的,一群群的玩着各种游戏,冬天冻的流鼻涕,拿袖子抹两把,然后接着玩,真正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很少。
都说八零后的父母溺爱孩子,我们注定是垮掉的一代。如今我们都已经结婚生子,溺爱孩子的毛病是不是给遗传了过来?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的也根本不用遗传,隔辈儿亲,溺爱的平方了。
孩子病了,父母就乱了方寸。之前一次孩子生病,一位老专家问孩子烧不烧,我说是孩子咳嗽,怕严重了。
老专家看了看我:“你以为来医院好事啊?互相传染,本来不发烧,这次回去该烧了。”
我顿时哑口无言。
道理都懂,但是孩子一病,看着孩子难受,总想着让孩子早点好,唉!纠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