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的差距,一般在是三年左右的时间就会逐步显现出来。
很多人都想要把握自己职场的先机。所以在第一份工作上往往是最用心付出的。但那往往也是收获最多失望的一份经历。很多的人第一份职业热情就是在不明白、不知道、不重视、不满足中丧失的。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自我想象造成的,人生的起步不是依赖想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条比较漫长的角力做到的。很多人在职业上往往视而不见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平凡的工作内容。
一个人的机会与机遇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遇到,只是随着个人准备的深浅而给予的多少在变化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个故事: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父亲是共和国第一代建筑专业的大学生,可惜的是在正值这位年轻人学成准备满腔热情报国之时,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多少机会给到,一个建筑设计师的毕生愿望可能就是能亲手设计建筑,以及看到这些建筑耸立在大地之上。可惜老师的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做到。直到改革开放的时代来临,而这时老师的父亲已经年过半百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来讲,有点老了。他的毕生所学基本上要放在箱底了。也就在这时,老师的父亲主动提出申请外派非洲援建。直到老师的父亲在六十岁之前,他在非洲修建了一座原生态的医院。而且这座医院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参与。老师的父亲不无骄傲的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的事业在五十八岁开始,我仍觉得不晚”。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会湮没每一个人,也同时对每一个提供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但也正是这样一个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可能求职和找工作不会再像父辈一样充满艰难。在充斥着各种工作机会的同时,我们同样学会了摒弃机会和深入与一个机会充分交流的耐心。
这种耐心的缺失表现在我们对职位的在意,对薪酬的追高上,而忘记了耐心本身也是职业化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一份看上不不怎么样的工作,在我们的眼中可能就等同于没机会和没内容。这也就造成很多人在一份职场经历之后,在面对新的职场机会时才会回想起自己浪费的东西。
在职场工作经历中,有人会珍惜,有人会浪费。有人会挑三拣四。这些个人化的态度和决定在几年之后就有不同的现实来回答每一个人所经历过的时光。
我们在平日阅读中所惊艳的“工匠精神”不是单单是个案和传说。说直白一点,只是专注和专业而已。而且这种专注和专业全部为了:做对一件事。
在面对各种人生差距时,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和来不及都是事后才有的聪明和懊悔。
把握你现在所能把握的事就是最大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