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威力不容小觑。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妙语连珠,如春风拂面般滋润心田;也有些人笨嘴拙舌,令愉快的氛围陷入死寂。
语言是门艺术,也是一种技术,是可以通过练习优化的。
《非暴力沟通》是本非常实用的宝典。可以广泛应用于同事、亲子、夫妻、朋友等等关系之间,为你良好的人际关系保驾护航。
它的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该书从阐述暴力的语言这一概念,沟通的四步走原则等方面,告诉人们非暴力沟通的法宝。“他发现的这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02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暴力的语言?暴力的语言其实经常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发觉罢了。
马歇尔认为暴力的语言是“4D”的。
第一个D是Diagnosis过分诊断。即过分评价他人,给他人贴标签。
比如说你的同事早上迟到了,你的大脑就判断他是一个懒惰的人。很可能他是因为堵车才不小心迟到。
第二个D是Denial否认,否定。
比如一个小朋友还没开始做题,你就认为他做不出来,没必要做了。
第三个D是Demand命令,说教,威胁。
比如,“你赶紧给我洗衣服”。情感勒索,“你不答应我就跳下去”等等。
第四个D是Deserve,你应该怎么做。
比如,“作为学生,你应该好好写作业,其他的不要管。”“作为女人,就应该一个人做所有的家务”等等,把人框死在一个范围内。
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回想一下,你有没有使用类似的语言?
03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很容易因为别人犯的错而生气?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也就是说人的情绪和事件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你的反应都是由本身的评价决定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下班后去搭公交车,车上人多很拥挤,突然有个人把伞尖插在他脚上,他顿时火冒三丈,当他回过头想狠狠地骂一顿的时候,却发现对方原来是个瞎子,顿时他就释然了。
当有人拿伞尖戳你的脚,同样一件事,有人选择骂骂咧咧,有人愿意原谅对方。他们的态度不一样,并不是应激事件发生了变化,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评价不一致啊。
所以当事件A发生时,不要直接跳到情绪C,而是要想一想我生气至于吗?他可能也有自己的难处啊,运用理性的评判B,才能心平气和,收获内心的从容。
04
当你火冒三丈的时候,理性B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你并不知道怎么hold住自己的怒气,也不知道怎么建设性的沟通,只能条件反射般朝对方乱发一通脾气。
幸运的是,马歇尔博士告诉我们,此时此刻,有四步沟通的精髓可以化解:
第一步精髓:我看见
说出你看到的事实,像一部照相机一样,不要添加任何评价。
“我看见你最近三天很晚才回家,这一周都没洗衣服”等等。
第二步精髓:我感觉
区分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你只需要告诉对方你具体的感受。
“我看见你一天没吃饭了,我为你感到担心”而不是“我看到你一天不吃饭了,怎么做是愚蠢的”等等。
第三步精髓:我需要
生活中的大部分争吵,都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一步你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我看见你一直没完成小组作业,这让我很担心,我需要我们团队齐心协力完成这项任务。”
第四步精髓:你可不可以
向对方提出具体的请求,注意不是命令。最好是适合操作的建议。
比如你是一位妈妈,你希望你的小孩不要玩游戏,多阅读。你可以尝试说“你以后可不可以,在周五的晚上和我一起阅读?”
这么说的目的是让自己的需要,和对方同频共振,达到双赢。
05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她提出的冰山理论和非暴力沟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萨提亚非常注重内在的“感受”,“感受”就在第三层次,当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就是顺着“感受”的藤摸出内在真正自我的瓜。
如“她说我很胖,这让我很伤心。我有必要为此伤心吗?我伤心是对的吗?”通过一步步的顺藤摸瓜,你会发现,原来我并不是真正生别人的气,而是我渴望自己变得苗条。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就像剥洋葱,只有一层层打开外在的粗皮,才能发现自我内在的“小孩”真正的需求。然后通过非暴力沟通“四步走”满足他。
06
也许你会说,如果我完全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步骤,说出内在的感受,别人不配合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中国的文化并不强调要说出内在的感受,反而教我们隐忍,压抑内在的需要。其实很多小时候没被满足的渴望,将来会以更大的代价来实现。有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很想喝可乐,他妈妈告诉他不能喝,因为喝多了可乐对身体不好。可是他的需要依旧未被满足,反而不断膨胀。后来,他在作文里写到:等我长大了,要买一车可乐喝。
也许我们的出发点就错了,我们说出内在的感受和需要,并不是要别人马上照我们说的做。而是为了彼此之间更幸福的关系,我在努力。如果对方依旧不配合,马歇尔博士告诉我们,可以再次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同频共振。
要完全做到以上几点,需要我们不断修炼。接纳他人的暴力语言,用自我强大的内心化解。从现在开始,为我们之间和谐的关系进步一小步,社会更加美好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