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星期四,雾转晴。王坤(26)
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便把所知所行的道,结合在授业中一块儿传了。针对孩子们在初中阶段,容易有各方面的困惑,我便在科学课上,尽量抽出5到10分钟来,答疑解惑。我是这样跟学生们说的,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什么困惑,统统可以抛出来,相信我一定能支持到你。有人说学生哪有工作呀?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可别小看他们工作中的困惑还真不少呢。
话说前天课上效率较高,我们便开始了十分钟的解惑。一个高个女孩子站起来:“老师,重男轻女怎么办?”有点鼓足勇气地说。“哦,是你还是你的朋友或亲戚遭受着重男轻女呀?”“是我。”“谁对你重男轻女啦?”“我奶奶。他偏向我弟弟。”“哦,你奶奶偏向你弟弟。你弟弟是你亲弟弟呀?还是你叔叔或伯伯家的弟弟呀?”“是我叔叔家的弟弟,比我小五六个月,我奶奶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她,偏向她。”“哦是吗?只比你小五六个月呀,那你得多委屈啊!是你自己觉得奶奶偏心呢,还是大人们也都觉得她偏心呢!”“是我自己觉得。”“哦,那你自己有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吗?”“我只有一个姐姐。”“那你那个弟弟呢?他是?”“他也只有一个姐姐。”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学生们也密切关注着我俩的谈话。
我继续问:“你爸爸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吗?”“我爸爸有四个姐姐,一个弟弟。”哦,原来如此。我在黑板上,画下这个家庭的,家庭关系图。“那个年代,你爸爸出生之后还要个弟弟,那你叔叔出生是被罚款的喽?”“没有,我爸爸和我叔叔是双胞胎。我爸爸都五十岁了。”天哪!我继续画这个家庭的原始家庭图。
我让这个女孩子坐下,面向大家,开始了我的分析。
同学们知道吧,现在八九十岁的奶奶她们的脚还是小脚,在那个漫长的封建年代里,女人的脚都是小脚。不能外出做工种地赚钱养家。她们从小的生存模式就是依赖家里的劳力,也就是男人。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里没有男人会怎么样?这种意识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咱再来看看这个大家庭。这对夫妻,第一个孩子是女孩,他们就开始盼男孩,结果一个又一个仍然是女孩,相信没有人不爱家的孩子,但他们更期待有个男孩。终于在第五胎,一下来了两个男孩子,想想这对父母包括四个姐姐,得对这两个男孩子的成长付出多大的心血?后来这对双胞胎长大成人,又娶妻成家。一大家人的目光,都在瞅着两个媳妇,生什么样的孩子?盼来盼去,各生了一个女孩。幸亏那时候在农村还能生二胎,大家的希望又寄托在二胎上。终于在两个媳妇约三十五岁时,又先后怀孕了。一个生下来,还是女孩!最后全家人的愿望在五六个月后得以实现,唯一一个男孩!这一大家子的视线当然会被吸引过去。尤其是这个奶奶,很有可能她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别的孩子。
我观察这个女孩子的反应,她笑了,眼神里,巳没有了那么多的委屈,更多的是理解。看她坐的位置是小组里的5号(每组6人)。我继续微笑着引导:“相信你的奶奶也很爱你,就是有时候会看不到你。”女孩子点点头。我简单的讲了讲我的家庭结构,作为家里的老五,在四个孩子组成了两个“好”字的前提下,家里哪有我的位置?上边四个“文武双全”名字都取好了,我是差点被流掉的那个。我怎么做才被大家看见?乖巧啊,懂事啊能干啊,善解人意呀,认真学习呀!哈哈,让大家看到我。看看,我在家里的地位是不是反而成就了我?
好,看看现在你在家里的地位,如何做才能让奶奶看到你呀?
这个孩子说出了一大堆可以做的事,大家也帮她补充。
“是呀,我知道这些事情你平时可能也在做,只是当心里有委屈的时候不愿意去做。以后可以高高兴兴的去做了吗?”孩子点点头。
“同学们,让大家多在家里做事情,这不就是践行我们的弟子规吗?多做事情真正受益的是谁呀?”
“是我们!”同学们大声地回答。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老师再见!”学生们标准的九十度鞠躬。我开心的还礼,我知道我们在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