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的育儿讲堂,在解疑答惑的环节中,有位家长提出问题,说自己一直懂得这些育儿知识,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不见效果。
老师反问她,你知行合一了吗?
也就是说,完成一件事情的前提,不仅需要你知道背后的原因,还要你立即执行,知道而做到。
光说不练假把式,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这时候,很多人就说了,我一直都在行动呀,去年我光报课就花了我很多钱,还是没有改变呀?
花钱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人学习有多努力的标准,一个会学习的人,即使不用报很多课程,依然能学很多东西。
最近,读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就告诉我们,学习是需要掌握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否则,我们只是假装自己很努力,学而不得要领。
《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是赵周,他曾在在阿里巴巴做过销售、团队管理、数据库营销、培训管理,后做过国企的市场总监,再后来,他开始专注于帮助职场人提升技能和能力的工作。赵周老师创立的拆书帮服务了无数企业、商学院、读书会,更是用“便签学习法”,成就了很多人的事业家庭。
书中提到,成人学习应该是“自我导向”的,这意味着在学习相关的一切事情上都应“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
要想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只需三步骤,重述信息、关联经验、规划应用。
一,重述信息
有一项传话游戏,很适合大人小孩玩,这项游戏也很受综艺节目的青睐。
记得有一次,在《欢乐大本营》节目中,由第一个人模仿老师的全套动作来表达一个成语,紧接着表演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表演给第三个人,直至第五个人回答这是什么成语。
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猜对的,这就说明了,每个人在接收信息时,很容易就会附和自己的想法。
在书中,赵周老师说,“在人们遇到陌生事物时会感到不适,这时若把陌生事物强行理解为已知事物,能够快速消除这种不适。为此,人们宁可忽视其间的区别;其次,从小接受“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强化了人们附会的习惯。”
你知道了人的本能是容易附会,那么在学习中如何避免呢?
那就是在重述信息时,找不同。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这句话: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学习能力低的人会这么说,嗯!是的,成功是不需要借口的,借口越多,阻碍你成功的机会越大,所以我们不要找借口,大胆去做。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人会说,成功是需要激情维护的,而能够持续让你情绪高涨的依靠兴趣、好奇,所以找到一项让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很重要。
也就是说,每个问题都有界定的边界适用度,将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总比点头称赞,觉得感同身受,更容易让你有所行动。
二,关联经验
在工作、生活或社交中,想要更好地交流、沟通、打开对方的心门,我们通常喜欢的方式之一是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在信息爆炸和注意力稀缺的现代社会,故事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引发思考,甚至做出行动。
故事既然这么有穿透力,不好好利用岂不浪费?
这时候,有人会说,我不会讲故事呀!
其实,你只需要说出时间、事件、结果这三个要素即可。
比如,当你看到这句话,没有狠心的爹娘,只有狠心的儿女。
通过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呢!赞同?为什么,不赞同为什么?用两个要素编织成一段简单的话就是,六年前,准备出远门的我想吃妈妈包的水饺,妈妈不顾腰疼,真的就一大早包了很多。现在想来,真的很愧疚,我出门在外真的应该时常给妈妈打个电话。
对于解析知识点,通过回忆,无论想到的是感性的,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这个经验,加深对原文的认知。
相反,如果你的回忆是泛泛而谈是不能激活具体经验的,于你而言起不到任何效果。
如果你用“有一次,怎样......”来代替“总是、经常、好多”效果会好很多。
三,规划应用
在知乎问答上,有个问题,如何让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在拖延?
有个回答者建议用番茄钟,时间一般规定二十分钟至四十分钟,这样给孩子的作业定个截止日期,孩子会很容易集中注意力。
往下翻,你会看到很多评论,褒贬不一,有人问,用这个管用吗?还有人会说,我看还行,下次试试。更有人会说,我觉得不行呢?这样会不会有心理压力呢?像这些人,就是典型的知道而不去做,想法总比行动多。
其中,有一个点赞很多的评论者说,这个方法超级好用,我女儿通过番茄钟,成功戒掉做作业拖延的毛病,非常感谢!
当你偷懒的时候,世界正在偷偷奖励行动力强的人。
讲到这,很多人又有问题了,怎么规划,行动力才清楚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符合SMART法则(明确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结果导向和明确的截止日期)。
其次,是能够量化成可行动的步骤,并不是泛泛而谈,决心泛滥。
艾力曾说过,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
唯有行动,才能让你离梦想越来越近。
超级演说家的总冠军刘媛媛曾说过,当看到别人怎么样时,她会移到自己身上,假设自己遇到这件事会怎么办,更是疯狂到看到别人离婚了,都会分析自己如何做。
当我们掌握了内化和应用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一技巧,生活中,吸取别人的经验,读书中,学习智者的智慧,年龄将不代表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