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一):热闹的小银行
区域活动开始了,卓卓戴上了工作牌,来到了“小银行”开始上班了。一开始,来取钱的还真不!不一会小小的银行前站满了人。“我取5元”“我拿3块”只见卓卓一个一个认真地接待着。因为在这里可以取钱,还可以拿钱买娃娃玩,孩子们都很喜欢。每天小银行的人员都是爆满,而且也很有秩序!!
镜头回放(二):银行没人玩
过了一周,几乎每个孩子都进了一次小银行。这一天,硕硕进入小银行,这一次他当的是营业员!!在其他幼儿取钱买了玩具之后,他对老师说:“老师,小银行没人了?怎么还没人来买东西啊!!我转头一看,确实是买过玩具的孩子在玩,其他人没有了。只听见郁闷的硕硕说道:“老师,我们也不想玩‘银行’了!”
镜头回放(三)银行又热闹起来了
看见他们着急的表情,老师就问:“刚刚不是很忙吗?”“是啊,可他们取了钱,就不来了”“那么你想想,怎样让他们常来银行呢?”孩子们也想不到。
针对这一段时间小银行出现的问题,我也做了总结:
1.小银行里的幼儿不知道钱用完就没有了,而是无休止的去取
2.小银行里的人除了取钱、买东西,没有其余的事情,进展太快!!
3.孩子们只知道对应的娃娃,我就要取对应的钱,不知道钱币的兑换!
我的实施
1.制作存折,以组为单位,进行取钱存钱
2.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们讨论:怎样让我们的钱合理利用?如果存折上的钱用完了怎么办?
3.如何让小银行热闹起来?
通过孩子们的谈论,我们确定出了最后的方案:存折每次取钱都要记录?如果钱不花完还可以存起来!这样就减少我们的花钱,如果钱花完了,我们还可以做营业员上班挣钱!!营业员如果没人来买东西,可以检查自己的柜台,整理自己的娃娃,业务员也是一样,检查一下钱币有没有缺失……
分析
幼儿游戏的拓展不是无止境的,从开始到最后结束大致会有以下三个走向,即自然消退、自然缩减和自然转化。从“银行”游戏无人问津,到“买东西”的忙碌,可见幼儿游戏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推动、调整和完善。
一、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
幼儿玩游戏的喜爱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生活,受生活经验的制约。因为银行在幼儿的生活中,接触不是很多,有关银行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爱玩“银行”游戏的人不是很多。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也很容易转移,当他们对这个游戏的内容不敢兴趣时,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进行调整。
二、 老师的角色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自然对于幼儿游戏而言,同样不能“老生常谈”。在游戏中,我们提倡幼儿的自主,但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就此停止,适时、恰到好处的介入十分必要。当孩子向老师发出求助的信号时,老师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在活动中我们要注重观察,关注幼儿游戏活动的进程,并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材料、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与游戏发展需要。
有时候教师预设了孩子游戏的模式,而孩子却没有按照老师预设的情况去玩。游戏不像上课一样有预设的目标,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游戏水平是在原有经验上一步一步慢慢推进的
游戏结束时,我们往往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聊聊游戏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并且就一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在分享交流时我们可以选择悄悄渗透的方法,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大家。
“放开孩子,就能看到一片别样美丽的天空”, 回顾与孩子们一起游戏的历程,我发现这是一个师幼共同成长、互相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和谐,充满了快乐,因为孩子们已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游戏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