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用“对不起,父亲……”这样的标题?我想,这简单的一句话,积蓄了太多的情感,累积了太多的误会,也承载着我对父亲太多的愧疚。
不善于表达的我,面对父亲时,无法直抒胸臆,将心中对他的爱、愧疚用语言表达,那就借助文字,让我释怀一番吧。
一、先允许我念叨念叨父亲
父亲,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思想僵化,性格倔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都说父爱是默默无闻的,我的父亲也是如此……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我和两个姐姐年龄相差两三岁,三个孩子都在上学的阶段。当时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免费,一个学期好几百在现在听起来似乎不多,但在二十多年前,特别是农村家庭来说那就是一笔不小的金额。要知道,当时打工一天才20块钱,现在随便一天的劳动都是以“百”来计算的。
因此,当时家里也都是省吃俭用的。我不知道当时父亲面对这笔“巨额”时,有什么样的心理,但从每次都能按时给我们交学费看来,我想他的心里应该有一句话就是“再穷,也要读书”。
是的,一直以来,在学习方面,父亲都抓得比较严。在“辍学成风、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农村,父亲坚持让我们读书,而且是时时刻刻关注我们读书的行为,确实难得。我和姐姐们也很庆幸自己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感谢父亲,感谢母亲!
还有一件事,我也得说一说。
还是小时候,还是得说一说父亲那无声的爱。这件事也是后来长大后,母亲告诉我的。
当时,我们姐弟三的零食几乎是没有,所以总是期待着父亲哪天晚上给我们带上一些葱香味的薄饼。
长大后,母亲告诉我爸爸曾对她说:“小孩子长身体,嘴巴馋,家里其他买不起,买点饼干给他们吃是要的,我自己小时候很爱吃东西却吃不到,那种感受,他懂。”
这是父亲的爱,细微处的爱,却是那么的温暖。谢谢你,父亲!
后来,随着我升学,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父亲一直都是告诉我要好好读书,经济方面让我别担心,他想办法。好在我们姐弟三人,都是懂事的孩子,并未让他失望。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
二、要和父亲说对不起的时候了
为何说对不起呢?这得从我工作以后说起。
大学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工作。一开始在家乡所在的城市工作,后来调动到了省会城市工作,我也成家了,在双方父母的帮助下,买了房。
对于农村人来说,搬家住新房是一件大事,必须得选个吉祥日子乔迁。矛盾从这开始……
我呢,属于一个对这些规矩比较反感的人,我认为没必要选什么日子,怎么方便怎么来,但父亲不行,他认为很有必要,因此,我们爷儿俩就选日子的问题争论不止,期间我不懂事的说“以后这些事我自己定,不用你们管”,这句话伤害了父亲。
父亲有一些家长制的观念,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家之长,我们都该听他的话,遵从他的意思。但这次我却违背了他的意思,虽说最后我妥协了,但这句话已经伤害到了父亲。
后来我“不听话”的形象逐步加深,以至于到现在父亲都还是说“反正你又不听我的话”。
其实,父亲,我想对你说:我不是不听你的话,我也知道你爱我,关心我,但,我长大了,有些事我有自己的安排。
对我自己而言,我也自我批评一下:父亲有些倔,他本就是一家之长,你顺从一下他又有何妨?
对不起,父亲……
再说一件我想对父亲说的对不起……
两年前,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喜悦无比。
我和爱人都是上班族,两人的上班时间不固定,时常要加班,节假日不能休,因此,带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
母亲为了帮我带孩子,不得不从老家来到省城,留下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对父亲的愧疚由此而生。……
父亲过惯了母亲在身边的日子。从他们结婚起,母亲就是典型的家庭主妇,不曾半步离开过父亲,把父亲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父亲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照顾自己,但从此,他就得自己从头开始学习,自力更生了。
大家都说“人生难得老来伴”。父亲年近六十,却要活着独居生活,自己洗衣做饭,自己睡觉,连个暖被窝、吵架拌嘴的人都没有。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
对不起,父亲。
两年来,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体检指标也不正常。这一切也都是因为我,为了我……
对不起,父亲。
女儿出生至今,很少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待在一块,因此父亲也很少感受儿孙绕膝的幸福,这也是因为我造成的……
对不起,父亲。
所幸,这次父亲特意来到省城,女儿也很懂事,左一句爷爷,右一声爷爷的叫,把父亲逗得直乐呵。
父亲久违的笑,也让我很欣慰,
这辈子,我注定亏欠父亲的,无法偿还。仅能给他的安慰也许就是孙女的陪伴,那一声声“爷爷”,我想足够让父亲释怀,也让我稍微原谅我自己一些。
还是说一声:对不起,父亲;谢谢你,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