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观课议课活动有效落地的路径,2023年1月25日晚7点,悦教研组织了一场关于观课议课的在线研讨活动。悦教研核心成员,王荣平名师团队,周口市鲍冬冬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员,还有来自苏州的薛磊老师,通过腾讯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在授课老师胡新颖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下,由悦教研课例团队负责人闫艳丽老师主持。
我认为这次教研活动可以分为了两个阶段:对于执教者所提问题的讨论和对于议课过程中问题的讨论。
第一个阶段,几位老师根据如何让学生避免假探究,浅探究,进行真探究展开讨论。围绕这个问题,各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关注中等层次小组讨论。
2.关注学生讨论情况,适时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探讨活动。
3.考虑学生特点,能力不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活动,另外,关注探究点的差别也会影响探究参与度。比如,可能是围绕知识、兴趣、思维等。
4.假研究仅仅是因为小组合作问题吗?可能是心理因素,对探究内容的不可知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可能性。
5.培养小组长,任课教师无法深入到每一个小组内。
6.兼顾个人任务,小组任务,班级任务。
7.异质分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兵教兵,或者互相帮助的方式实现共同成长),同质分组(分层布置任务,提出不同要求和目标)。
8.分组考虑数量。不同的探究活动参与人数应该不同。
9.哪些值得学生探究,哪些需要教师指导?哪些需要教师参与?
总体说来,问题主要围绕探究活动本身,教师和学生提出来。
我也想到了分组合作的标准,具体指导和评价问题。但我一直抑制发言的冲动,在思考,上次陈老师说分享可以复制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是策略,方法,理念。我很奇怪怎么走着走着就走到经验分享了呢?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来也存在于这个研讨活动,再往下探究就不够深入,那么,探究还应该考虑价值问题,探究到哪里暂停的问题。还可以在大家遇到瓶颈时提供支架的问题,比如,今天的探究可以看看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探究是寻找多种可能,它应该是个问号结束。
第二个阶段的开启以薛老师的问题为转折点:如何从经验分享跳出来?经过胡老师的反问,薛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注意胡老师反问很重要,他给提问题的老师一个分享自己观点的机会。)薛老师说,要从上位思想出发,思考我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虽然务虚,却会让思维更加发散。如果“务实”从经验出发,就会限制思维。似乎突然明白陈老师的“假如我来教”,它不仅是给别人提供思想,接受别人的建议,更是站在教育想象的角度,提供更多思想。当然也有可能我这个顿悟不正确。
我认为此次活动重要转折点两处:
1.申艳丽老师分享自己的经验,紧接着,秋梅老师等其他老师开启经验分享模式。
2.薛老师提出如何从经验分享跳出来?
我认为亮点有以下几点:
1.本次观课议课活动成功避开了对课堂的评价,让执教教师有了充分的安全感。
2.主持人给予所有参与教师发言的自由权,不打断,任由其讨论,尊重了教师们的发言权。尤其是当老师提出和问题不相关的问题时,也给予发言机会。比如薛老师提出如何从经验分享跳出来?
3.探究中出现更多未解的问题,大家并没有追求一个结果,给参与的老师们更多的学习、思考、实践的空间。
4.理论深厚的教师参与大大提升研讨质量。
5.探究中出现更多未解的问题,大家并没有追求一个结果
最后,说点自己的感悟,学校平时的教研活动如果能够这样开展下去,将是教师的一大幸事,它将真正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体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