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晨,时值初冬,我们一行12人由马老师带队,包了一辆中巴,驱车前往浙东余姚境内四明山一游。
到达大岚镇四明山书画院酒店,已快下午一点了。
确认这是我们此行下榻的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后,我们各自进入了房间。
房间设施不错,相当于四星级宾馆。放好行李,大家前往餐厅吃午饭。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决定在附近转一转。询问前台后,得知四明山观景台离酒店不远,因此我们就乘车前往观景台而去。结果开了很久都没到,途中大家临时决定就在景色不错的地方下车走一走,顺便拍些照片,然后返回酒店。
浏览了一会五彩斑爛的山间景致,我们就返回酒店休息了。
晚饭后,马老师、顾老师和大家商量了一下,商定明日去四明山的李家坑和最负盛名的丹山赤水景区游览。
第二天一早,大家去餐厅用好自助餐后,就去镇上做核酸,然后就出发前往李家坑。
大约四十多分钟,车子就开到了李家坑。
李家坑古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地处四明山心,四面环山,坐落于低谷,李家坑的“坑”字就是因此而来。村庄西壤余姚市大俞古村,北邻余姚市大岚镇,东距丹山赤水旅游区约一公里。一条约50米宽的大溪坑呈弧形环绕村庄而过,村前村后是巍峨青翠的连绵山脉,幽静的自然风貌与层次分明的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有“溪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之清雅风韵。大溪坑水流清澈,溪水从上游奔腾而下,自西向东流经李家坑,沿途怪石嶙峋,溪潭相间,鸭鹅戏水,俨然是一幅原始自然的山水画廊。
李家坑何止景色秀丽,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深厚的历史底蕴,现为唐太宗李世民后裔聚居地,村民多为李姓,民居以清代四合院为主,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村里遍布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四合院彼此相连、内外贯通,俗称“通转”。保存完好,规模较大,为四明山之最。据传由始祖李龚荐(李世民后裔)自清初于永康长恬村迁入此地,因见李家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就披荆斩棘,开垦荒地,繁衍生息,至今已是42代了。
走进古村内,一座座用块石垒成墙基的两层楼四合院遍布村落,屋与屋之间是高耸的马头墙,台门上镶嵌的砖雕门匾,满满的历史沧桑感。村内明清建筑众多,除李氏家庙、务本堂、善教初学堂等遗迹旧址之外,还有“村景三绝”,分别是一棵长达500年高龄的香榧古树、一汪村民饮水之源的井泉“龙眼井”、一块镇宅保平安的太平石“龙心石”。
游览了李家坑后,我们在廊桥上略略休息了一下,就坐车前往第二个景点丹山赤水。
因为距离不远,很快就到了丹山赤水景区入口,买好票后,又开车进入景区。
停车场位于另一个古村--杮林村口,柿林村位于大岚镇东南部,村里因盛产“吊红”柿子而得名,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村旁就是著名的国家4A级“丹山赤水"风景区。柿林村庄四面环山,满坡翠竹林木,不但山水秀丽,又原始古朴,山居原貌保持完好。全村只有沈氏一姓,据传沈氏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受封于沈地,遂以封地为姓,其后裔来此隐居。村中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之说。
我们行走在柿林村通往丹山赤水景区的坡道上,眼前景色如诗如画,竹林摇翠,枫叶流丹,红艳艳的柿子挂在枝上,好一派初冬美景。
走到坡下,大家一看要去丹山赤水景区,坡道深深,不知几许,因怕体力不支,不敢下去。就我、小代、老陆三人下了坡道。
其实走过才知道,赤水景区下去并不远。丹山景区才要往上爬,我们也只浏览了赤水景区。
由于大多数同伴没下来,我们三人匆匆拍了几张照就返回柿林村了。
我们在村子里选了一家比较干净的农家饭庄吃了中饭,就返回了。路上我提议去一下观景台,大家都赞成。
车子开到观景台,不料天公不作美,山峦间大雾迷漫,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到,大家不免有些泄气。
等了几分钟,忽见有云雾飘散,露出些许山色,众人脸上露出喜色,及时按动手机,把这景色抓拍在相册里。
又等了一会,大雾又弥合起来,天空飘落细雨,看雾散是不可能了,我们只能回酒店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