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看,熊市末期,底部的结束往往是以政策底和市场底为双底的出现为标志,政策底之后还有市场底属于大概率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何为“政策底”?
所谓政策底,是在股市低迷时期,为了对冲经济下行,扭转市场悲观情绪,或者市场跌到一定程度,再跌可能就要影响到股市之外的东西了(比如前两年的股权质押问题,市场再跌的话股权质押就会大面积爆仓强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管理层从而会出台利好股市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一般着眼于制度、市场流动性和经济层面。希望借此来振奋市场人心和引导大量场外资金进入股市。于是一些对政策导向敏感的大资金就开始进场,导致股市因此回暖,从而形成了底部区域。
“政策底”是领导层对于市场底部的心理预期。这个心理预期也是底线,一旦离位置很远,就会对市场和社会经济产生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因此就要出台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来进行扶持。换句实在的话说,就是通过高层领导集体喊话、释放利好政策来干预市场,政府接连出招,以图稳定市场情绪,反映领导层对市场发生雪崩的担忧,及稳定市场预期的决心。有时候定义政策底较难,因为在市场跌倒一定程度,高层会逐步推出针对市场的利好政策,并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政策力度也会不断提升。
二、何为“市场底”?
市场底是指在股市暴跌一阵之后,高层可能会推出各项利好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会立竿见影的挽回一下市场的颓势,但是效果一般都比较短暂,随后市场还会继续下跌,跌到成交量非常低迷、股价跌无可跌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地量见地价。市场只是结构性下跌、多头也只是在一小部分股票上谨慎参与,说明市场恐慌情绪在逐渐消失,市场底就差不多到了。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政策底还是市场底,没有人能够精准的预测到,底部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所以投资者需谨慎判断,谨慎入市。
三、为什么政策底之后往往还伴随着市场底?
当一系列利好的政策密集出台的时候,市场短期的情绪修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但基本面的修复则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大部分经济数据仍可能处于惯性下滑,投资者对短期经济担忧未见缓解,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市场寻底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和指数的反复折腾。另外也有一种情况是政策由紧转松初期,市场对政策力度及效果存在分歧。而且股市一旦跌到市场信心崩塌,人心散乱,政策就不会立即起效,因此,耐心等待市场底的到来,应是明智之举。市场底形成需要等待两个时机成熟:第一时机,等待市场下落尾声“强势股补跌”的自然出清,第二时机,等待政策效果的实质落定。
政策底通常早于市场底约1个月,所以通常政策底来了之后,还要耐心等待市场底的出现,不要没有死在寒冬里,反而死在了倒春寒里。
“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不要去猜底,抄底是个过程,不要一次性全仓干进去,需要适时分批买入。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风险自担。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用于信息交流,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