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两座山上的庙里,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成了好朋友。
时间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一个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另一个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也没有放在心上。哪知道第二天他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
和尚觉得,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去看看他。
于是他便挑着水爬上那座山,去探望他的好伙伴。等他到了那座庙,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和别人开心地聊天,一点也不像没水喝的人。
和尚问他:“你已经好几天没有下山挑水了,我以为你生病了。”
那个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两个人走到后院,他指着一口井说:
“其实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朋友。”
人怎么可以这样呢?
明明说好一起挑水,你却偷偷挖了口井。我还在担心你的安危,你却不痛不痒,甚至忘记了我的存在。
好朋友是怎样逐渐变成普通朋友的?大概就是我始终记得你的好,和有关你的一切,而你却慢慢将我淡忘。你有了新的圈子,而我还停留在原地。
原来,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越是没有底线的人,越是喜欢炫耀自己的交友圈,仿佛四海之内都是他朋友。
“这是我朋友,那是我朋友,哦,他呀,我也认识,我朋友”。
他们费劲心思进入各种交友群,写作群,爱好群……认为一个群就是一个圈子,认为好好发展全部都能成为好友,变成可利用的人脉。
对不起,那不叫人脉,只能叫好友数量。
而越是自我尊重的人,越慎重认领朋友。因为他知道,一来双方都要有这份情感认知,二来见识与德行一定要相当。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20岁左右的时候,很怕自己不合群,喜欢小团体,喜欢身边时刻有人,有时候会为了合群牺牲自己的喜好去迎合。
小心翼翼看着身边人的脸色,揣测身边人的心意,对方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怕得不行,该不会讨厌我了吧。
现在真的完全不在乎了,讨厌我就讨厌我,讨厌我说明本来就不是一类人,强扭的瓜不甜。没必要把太多路人请进生命里。
与其纠结友谊何以变得如此淡薄,不如用独处的时间积蓄能力,只有自身有价值了,才会像吸铁石一样,朋友甚至以前的陌生人,都愿意转过身来与你为伴。
不要怪世界现实,让自己强大才是最好的安全感。生活就像一场修行。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对于那些逐渐疏远的朋友,只想说一句:
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曾经真心相待过,快乐过,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