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理查德·班德勒曾经说过,当你对别人说话时,你不是给他一些信息就是在改变他。文字的运用,对话时所用的语言,对沟通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去说,或者同一个人用不同的词语、顺序表达出来,效果会有很大差别。要达成好的沟通效果就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语言技巧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先跟后带。先跟后带就是先附和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带领他去你想去的方向。附和对方说话的技巧既可以取同——把焦点放在对方话语中你与他一致的部分,又可以取异——把焦点放在对方语言中与你不同的部分,还可以先接受对方全部的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
《重塑心灵》 P180/182 李中莹
【I·讲解引导】
本拆页讲述了沟通中的一个语言使用技巧。
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总会有几个人是属于公认的会说话的人。同样的事情,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感觉舒服与愿意接受。而我们的身边也总会有几个不会说话的人,他们的话语令人别扭、甚至有种想揍对方一顿的感觉。如果你比较过这两类人的差别,你会发现,单单在语言的使用上,他们就有很大的差别。会说话的人,会使用一些使人舒服的技巧,而不会说话的人缺乏类似技巧的运用。
因为说话是影响他人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几乎人人都想变成一个会说话的人。会说话是可以通过技巧的学习而做到的,想会说话就要多学多练。今天的片段就是关于说话的一个语言技巧:先跟后带。
所谓先跟后带,就是先赞同对方话里的意思,再把对方引向自己的想表达的。通过先赞同对方而向对方表达你对ta的兴趣、尊重,让对方觉得跟你谈话很舒服、很放松,愿意跟你聊更多,愿意接受你的看法。毕竟,有来有往的对等互惠在对话沟通是也是适用的。赞同了对方后,再提出自己的想要去的方向,此时因为你接受对方的看法在先,对方很容易就接受你的。
关于先跟的具体方法可以有三个,取同、取异与全取。所谓取同就是只赞同对方话语里你认同的部分,而取异就是赞同对方话语里你不认同的部分,而全取就是全部赞同对话的说法。让我们通过例子来看下先跟的三个方法与后带的搭配:
你说:“我认为吃早餐的习惯对健康很重要,所以我每天早上都吃两只鸡蛋。”
对方:“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太高,我的早餐绝不会有鸡蛋。”
从这个对话里,我们知道,谈话的两人都有吃早饭的习惯,这是相同的地方,而有差异的是吃不吃鸡蛋。
如果是取同回应,就回应吃早饭的习惯,可以这样说:“噢,原来你也有吃早餐的习惯。”然后,可以顺势再问对方一个问题“你觉得吃早餐对一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帮助吗?”。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先跟后代的对话。
如果是取异回应,就回应关于鸡蛋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你觉得鸡蛋的胆固醇对身体不好,当然你不会以它作早餐了。”接着,很自然而然地你会向问“那么,你的早餐吃什么?”。这样对话就到了你想去的方向。
如果全取回应,可以这样说:“不单你这样说,我以前也是这样理解的。”这句话是对对方全部意思的赞同。同时,又因为加了“以前”这个时间限定词,而可以顺势后代:“直至去年看到一篇科学新知的文章,发现原来胆固醇之中也有好坏之分,而且鸡盛给有们的胆固醇好多过坏,有一些营养更是其他食物中很少能提供的呢!你有兴看一看这篇文章吗?”通过这样一席话,对话应该会有兴趣了解下鸡蛋的胆固醇是如何的了。
不论哪种方法,从先赞同对方开始,让对方觉得愿意跟你聊,然后带领对方到你想讨论的方向上去。其实,跟的目的是带。毕竟直接带是极有可能因为双方观点差异巨大而失败的。
【A1·联系经验】
生活中,我自己会用的方法是先取同后带。毕竟,共同的看法是很容易发现并予以认同的。比如跟朋友讨论要去吃什么的问题,对方说出来的东西如果是自己喜欢的,我很容易就会说,我也喜欢xx,xx是如何如何的,我平时都是怎么吃的。你呢?
而对于差异过大的看法,一般我是很难去赞同附和对方的。比如xx跟我说,她觉得祖辈带孙辈很好。我可能就直接反驳她了。然后就话题中断了。
【A2·规划应用】
以事后复盘的方式来规划应用。
每日回顾时,截取一段今日发生的对话,把一些可以使用今天的技巧的部分做修改。如果下次遇到类似对话,尝试使用修改过的对话。
持续记录一周观效。
【文尾吐槽】
1、本次用时统计:70分钟。拆页是看书时顺来的,未花费单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