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书,为了读下一本书,为了读更多好书;学习,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为了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选择项。今早听书《指数型组织》和《游戏改变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从不参与网络游戏。但听《游戏改变世界》,却改变了我思维的路径。樊登老师的研究院,通过当下普众的一种行为,推敲,摸索,提炼成《可复制的领导力》的一套成功方法论,可见,孔子的智慧,比苏格拉底,柏拉图更胜一筹。
02
昨晚,班主任的课堂复盘:东西方领导力的差异,还强调:“布置工作说五遍”这个工具不是让大家真的把任务复述5遍,而是在沟通过程中领悟布置工作的几点要点:“领取任务”、“任务的目的”、“确认任务”、“意外处理”、以及“想法和建议”。班主任虽然称自己是知识的搬运工,但懂得搬运哪些知识,是一种智慧,而搬运工更是一种体力活,唯一的回馈就是认真学习,认真做好学习打卡记录。昨晚,我以一个评论员的身份定位出现,评论员是一个岗位,具体工作内容就是维持大家的学习气氛。这个岗位,本非一定由我任职,我建议实行岗位轮岗轮值,充分调动和发掘大家的潜能空间。
03
大家的作业情况,因为要求具体,清晰,所以大家的打卡内容,结合实际,十分踊跃。有的马上运用工具实操得益,有的反思受困,有的在跃跃欲试,有的在观望,相同的是,我们都在悄然改变,在默默行动。每一个人都有不容易的一面,我不敢贸然评论,但从字里行间,我没有读到气馁,反而一种强烈的气息扑过来,就是寻求改变的信念和行动的决心。在今天,我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陪同大家。
彭同学问:“与不同频的人如何沟通?”,这是第一课堂知识另一维度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我们的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也是一位学习者,我尝试一下回答,提供一些建议。
1.承认不同,接受不同。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丰富和层次分明。不同是必然的一种存在方式。
2.找出不同的具体特质:能力不同,语言不同,喜好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风俗不同,口味不同,地域不同……
3.找到与之匹配的关键特质进行沟通。什么是匹配?比如,一个身形穿XL码的人,你不能给他提供L码或M码,再比如,一个喜好美食的人,你却与他讨论滑雪的装备;还比如,一个短跑冠军,你要求他跑半马还拿冠军。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结尾语说:……重复做一件事,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荒谬!
良好的沟通,首先是建立一个共识的环境,一个你讲他明的这样一个你来我往的语言环境,怎样讲对方才明白呢?简单粗暴一点就是:讲人话!
04
学起来,用起来。
如果你手上有一个0-10分的评分机制,做为一项反馈的工具,对于我的学习态度和服务质量,你给我的评分是多少?原因是什么?
这其实也是我额外布置的一条作业,你可以用到家庭中,与家庭成员互动起来。记得告诉我结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