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我是他们的家人,很幸运他们是我的家人。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是留守儿童。其实我并没有电视上说的那么惨,我还是很幸福的,除了很少见到父母之外。
印象里的母亲又高又好看,有些丰腴,皮肤很好,爱打麻将,会在我成绩差或者是做错事的时候凶我。小时候没少被母亲打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前是个机灵鬼,有几次母亲刚打完我,也许是心疼,不忍地问我:会不会恨妈妈。我总是回答:不会,妈妈打我也是为我好。
当年只当这是哄母亲的话,如今想来,确实是那句:“疼我我身,痛在她心”。
可能是比较宅,我并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钟情于买衣服。反而是母亲,每次上街买衣服,总要让我看几件才过瘾。我说着不用了让她自己看吧,心里却是真的很高兴。
其实母亲是一个很温柔的存在啊,虽然有时也会凶我,可是温柔起来,又是甜到心坎里去。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形容母爱的,我就觉得母爱像溪流,可爱温暖,又伟大,浸润一方土地。
在家里总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父亲就是比较温柔的那方。
父亲是一个很睿智的人,早些年出来社会打拼的经历磨练的吧,身上的气质令人舒服,是学校里说的“要跟孩子讲道理”的家长典范,记忆里父亲动手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
有一次,父亲给我买了一套书,十本世界名著,不厚,但十本也是令我够呛。书到的那天我就随意翻了翻就再也没动过它。
后来父亲找我拿笔,不知道在书上写了什么,我没太管,就出了卧室。后来再去翻看的时候,却是被感动得不行。
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写了父亲寄语。
父亲的字很好看,很有力度。不是那种大家的松柏风范,而是那种沾了市井气的、带着深情的有力。
寄语不太长,也不算短,就五六行。从亲情到友情,到信仰,父亲都一一不漏地写下,那些不太好意思,我不太理解的话语都写在了书上。
后来我把寄语看完了,正文却没看几本,也是羞愧。
除了父母,很想写的还有曾祖母。
老人八十多岁,鸡皮鹤发,很是苍老了。每日的活动是下田种种地,煮煮饭,和周边几个老人讲讲话,喂喂鸡鸭,看看电视。
再盼着,我今晚怎么还不过去她那?孙女什么时候回来?最近有什么大假能让年轻人回来吗?哎呀这几天要下雨……
每次和母亲打电话时,要是和两人讲电话,肯定是吼着说:什么时候回来啊?什么?你要多做点活,别让人家那么辛苦还回来做饭!我听不见,不讲了!
其实老人家真的,很想念她的子孙。
初中时周末回家,去了曾祖母那,可以说是过的饭来张口的生活,大补的鸡汤鸭汤,各种水果零食,怕我渴还起来给我倒水……
后来上了高中,很少能回家,每次回去看见老人又要给我煲汤,又要给我倒水,总觉得不忍。总想着我要省点钱,下次回来给她多带点水果才好。
家人可能不能一直陪着你,他们可能不太懂你的坚持,不太懂你的世界,不太懂你的潮流,不太懂你的烦恼……他们能做的是尽最大可能体谅你,支持你,疼爱你,在你累的时候,可以有一个休息、感受爱的港湾——我是真的喜欢这个比喻啊,港湾,谁说不是呢?
能遇见我的家人是真的,攒了八辈子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