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该懂点经济学

提到经济学,你会不会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好遥远?会不会感觉好像只有经济学家才会去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脑子里甚至本能想当的就是各种复杂的数据,专业的名词,搞不懂的理论。

我想说这都是对经济学的误解,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都是经济学。不管是日常生活、职场工作、学习考试还是婚恋关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思维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

回顾一下,当你去超市购物时,当你在超市里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却因为价格标签而犹豫不决时,是否曾想过,这些价格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当你面临职业晋升发展与进修学习的选择时,是否意识到,这里也蕴含着经济学的机会成本?当前经济环境下,当大家都在顾虑通货膨胀时,你有否有关注到我们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当你饥饿时吃第一个汉堡会感到非常满足,但随着连续吃更多汉堡,每多吃一个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你可曾想过这就是一种经济学现象~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该怎么去学习经济学呢?重要的是先从中找到兴趣所在。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陈永伟是经济学博士。通过介绍经济学发展史上二十多个影响力较大的经济学家,以半传记的形式,让我们借由一个个简单的人物故事,从中了解到经济学是怎么从诞生之初到如今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为什么说是半传记呢?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解读了各个经济学家的核心主张,从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借由这个兴趣再往外扩展,就能更加轻松地塑造出自己的经济学思维。

有这样一个实验,现在有两个赌局:

赌局A:你有100%的机会可以得到100万。

赌局B:你有10%的机会可以得到500万,89%的机会得到100万,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请选择一种方案记在心里,我们接着看另一个相似的实验:

赌局C:你有11%的机会得到100万,89%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赌局D:你有10%得到500万,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同样记下你的选择,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你做出的选择是不是与大多数人的选择相同呢?

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A和D,为什么呢?这其中就蕴含着诺贝尔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思维智慧。

前景理论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关注某一个财富的参考点。相比于财富的总量,他们会更加重视财富相对于这个参考点的变化。当面临收益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风险回避;而当面临损失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风险偏好。一般来说,一定数量的财富减少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将会远大于同等数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例如,丢失100元的痛苦会远大于得到100元带来的快乐。此外,人们的风险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前期决策结果的影响。具体来说,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风险偏好增强,还可以平滑后期的损失;而前期损失则加剧了以后亏损的痛苦,风险回避程度也相应提高。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其指的是描述和预测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与传统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不一致的行为。用一句话来解释前景理论,就是人们会基于参考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从而做出不同的行为决策。

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为: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

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

再回到前面的这个案例,为什么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A和D呢?

在赌局A和B的选择中,赌局A中的100万确定收入会被视为一个参考点。如果选择了B,有1%的概率什么都得不到,这带给他的痛苦会大于10%的概率获得500万所带来的快乐。而在赌局C和D中,本来就是有非常大的概率什么都得不得,如果将此作为参考点,反正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那么放手一博得到500万所带来的快乐将会远远高于略高一点点概率得到100万的快乐。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贴近现实生活案例,有三个经理,面对同样的事情,做出的不同措施。

某公司经济效益不好,准备取消今年的奖励发放,于是老板召集了三个分公司的区域经理,告诉他们,今年公司严重亏损,不发奖金了。

A经理回公司和员工说:今年公司严重亏损,奖金不发了。所有员工都在背后骂经理骂公司。

B经理回公司和员工说:今年公司亏损严重,奖金不发了,领导说还要裁员,我极力争取,最后决定不裁我们部门了。所以员工都心存感激,庆幸有经理帮忙说话,躲过被裁员大劫难。

经理C回公司和员工说:今年公司亏损严重,奖金不发了,领导说还要裁员。结果晚上诸多员工都去经理家送礼。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A经理实话实说,被员工骂,那是因为员工心中的参照点是我本来又奖金了,结果搞没了,受到巨大损失,心理不爽。

B经理很智慧,转述领导的话,把问题说得更严重了。员工心中的参照点变成了要被裁员,所以心理在祈祷千万别裁我,当经理说争取到不裁时,那种获得感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C经理也很有智慧。同样转述领导的话,把问题说严重了,但是留有一手。参照点就是“可能会被裁员”,所以员工害怕,都赶紧去送礼,祈求自己不要被裁。

B经理和C经理的智慧在于通过巧妙的改变参照点,降低了员工的预期,进而改变了员工的行为,从被骂到感激到送礼。

这就是改变人们心中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其感受,改变其选择和决策。

前景理论有哪些选择特性呢?

确定性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选择确定的收益。在 确定收益 100 元和 有 51% 的概率收益 200 元,49% 的概率收益 0 元之间做选择,会更愿意选择确定的100元收益,而不愿意冒风险选择可能没有受益的方案。

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选择“赌一把”。让一个人在 损失 100 元和 有51% 的概率损失 200 元,49% 的概率损失 0 元之间做选择,会更愿意选择后者。

损失规避: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白捡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的痛苦。

小概率迷恋:即使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很多人还是热衷于买彩票,炒股。

参照依赖: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某一个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得不面对得与失,在学习完前景理论以后,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不断的失去与得到之间获得最大化的快乐呢?

1、做好最坏打算:在面对无可避免的损失时,可以设想最大损失的情况。从"最坏"到"次坏"时,我们会认知为收益,而不是损失,可缓解部分损失带来的痛苦。

2、降低期望值:当我们能够获得收益时,可以设想最小收益的情况。从“较好”、“次好”到“最好”,无论获得哪一档收益,我们在认知上都是收益。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离不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世界的每一步运转,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经济现象,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和分配资源,让我们更好的做成决策,让我们的生活更好的运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