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结果(wm 197049)
如果,真的像人们研究出来的那样,基本上每个人大约每天说话有一个小时的话,我们一生中真的就有两年半是在说话当中度过了。
诚然,有的人说的更多,也有少的人。有时候真的不明白,两个家庭妇女之间,哪来那多的话语?!滔滔不绝,絮絮叨叨,能够整个下午谈下去,并且,常常如此。简直是个迷,可能她们两个之间,谈话的一方和听话的一方,都得到了最大的默契和认可,并且心有乐之,而常常如此。
我把这些称作精神上的欢乐共鸣。每个人都需要如此欢乐共鸣的,即使鳏夫、寡妇。甚至,他们所需要的也许会更多。所以,真不知道在荒凉无人的孤岛上,可怜的鲁滨逊是如何苦捱过那些日日夜夜的,仰头见星,低头是脚。摸摸那只不会说话的狗,再仰头看星。
所以,后来小说所讲述的,鲁滨逊训练了鹦鹉和他聊天,又训练了黑人“星期五”学会了计时历和语言。我觉得毫不过分,假如是我的话,会做得更努力。因为每个人在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都免不了去想象,假如自己是鲁滨逊的话,死寂一片,枯海为涛,独守孤岛,没有另一个交流的人,真和死人无异,早就绝望而自杀了。
事实上,小说原型被发现的时候,也真和野人无异,衣衫褴褛,茹毛饮血,只会哈哈呼呼的叫唤——语言能力早就蜕化了。
所以,叫一个人默默无语好多天,不和别人交流,那简直是做不到的!即使,真没有可说话之人,到街上和小贩儿们谈谈也是不错的,看看他们聪慧的眼睛,要么机敏的反应,激活下自己的语言心思。
好多人的谈话是最终也不会有啥结果的,但是,首先能在一起谈话,就是个态度:我和他有话说。并且,他和我也有话说。于是,对于生气而彼此憎恶的人,别人就会这样描述:他两个人连话都不说。当然,也有表面说话,背后彼此说对方坏话的人。
看来人们最起码的友谊应该就是有话说,我和你说话,倒不是话的内容如何,而是,我对你的态度怎样。同时,也有告诉第三者,第四者的意思。假如一个同事,偶遇另外两个关系一样近的同事,和甲方说了十多句,只和乙方说了两句,那么,乙方便会显得很没有面子。要么就是最近乙方和这个同事有了什么样的隔阂或不解。
有人做过统计,即使很正规的会议,从大家入会场开始,到大家都正式谈到会议的主题,一般都在会议一半的时间。而先前的时间也在谈话,谈的大致都是为谈话而谈的话。
所以,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事儿开头,都有套话。凡是见面,都要寒暄几句,谈点儿没用的话,比如天气冷暖,比如身体可好,意思就是先暖暖场子。就像演戏前的三通锣鼓喧闹,惊惊场子,告诉远近的大家:注意啦——马上就要开演了!
领导有领导的套话,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技巧。为了能够轻松打开话匣子,一摸对方孩子的头:哟,这不是那谁,长这么高了?!于是,彼此一下子拉了老近。其实对方心里也知道,真关心的话,她是应该记得自己孩子名字的。
这就是个态度,就得笑脸迎合。
人一多,话题很难集中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女人们的话题尤为如此,别看那一堆人断不了发出哄堂大笑,有的甚至笑出眼泪,但是真的谈了些啥,甚至她们中有的人也不知道。扎堆谈话,就是个开心,谁倒硬往心里去呀?!笑了,乐了,满足了。
当然,也有个别有心计的女人。她也许不记得她们之间的话语,却把当时听话时候,好多人的眼神记下了。她并且马上翻译成持那眼神的女人相应的态度。更有甚者,根据态度,还有原先的细枝末节,把这几个人分做几派。对她来说,身边的八卦,才真的八卦,于是,她又向自己的男人絮絮叨叨谈话了,并且适当加些准确的词汇,一般是形容词。
男的倒不见得真听,却愿意拿听的姿势来表示对女人的尊重和关系。等到女的讲到高潮,等待男人跟着她一起义愤填膺的时候,男的嘴里嚼着东西,不合拍地点头“嗯哼——嗯”,女的一看,生气地一推搡:切!我就知道你没有仔细听我说!男的笑了,这倒不是敷衍,而是笑女的那个样子。
真实通过虚假的话语表达出来,而真实的话语往往真不多,并且听起来不顺耳。所以,人们也多多少少谈到说话的艺术,其实大多是说废话的艺术。“你看人家谁谁谁,多么会说?说得死人能坐起来。”“他太会说了,我有些信不过。”是的,真实的东西是死板又准确的,说得天花乱坠,甚至添油加醋,谁敢信呢?!话,真的怕说了没结果,那样,人就假了。(wm 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