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联考成绩出来了,前十五仅一位女生,前二十四位女生,这在初中阶段,过往的经验以及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说,是罕见的,但其实也在我意料之中,不过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也有个女儿,我未来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应该教会她什么呢?
较之女生,男生小学初中阶段成熟晚一年,女生一般书写更认真,做题更仔细,所以按照规律,女生成绩,至少初中阶段普遍应该优于男生的。但事实却是颠覆。
班上男生普遍好学,心思更集中,少有追星或者沉迷于情爱小说的,可能会分散注意力的是游戏,而寄宿制学校一周有六天会与手机无缘,自是少了很多这样的苦恼。而青春期的女生,好奇心可能更强,我们班女生受小说影响很大,再加上群体效应,有那么几个比较努力的,在佛系的环境中可能也被同化了。多元的社会,鱼龙混杂的书海,网络的诱惑,这些是外因。我们成人都知道,内因才是关键,你的信念定力自律有多强,你就会有多成功,外部环境的烦扰谁都会遇到,关键在于孩子如何学会持之以恒地守卫初心,守护梦想。
首先, 培养孩子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是关于内心对自己的肯定,同时满足他人的需求。从诸多孩子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迷茫:我来读书是因为父母要我读,我进步是因为父母会给奖励,我会与不会我也不知道,做对是因为什么做错又是因为什么,一脸茫然。我在反思,这样的现状会不会和家长过多干预孩子成长有关。一直以来,孩子是不是按照指令行事,父母的控制欲是不是较强,按照父母意愿就是好孩子,没有按照就是不听话,不是好孩子。而父母的评判与过程引导未必科学,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我。在往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也就会表现出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活力与自我构建。因此,就会茫然,毫无规划。常有家长反馈:我都是跟在他屁股后面的,他的东西都是我整理的,做作业我一直陪在他身边的。了解孩子天性和秉性,尊重,扬才,给足够空间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觉得很重要的品质是坚韧。我理解的坚韧是在漫长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能不为他物他人改变自己初中的那种坚定,是屡战屡败的坚强与意志。我们的孩子比较容易半路放弃,或因一次挫折就否定自己,或者改变初心,改变方向。所以我在思考,我们女孩们,她们的理想或目标是自己制定的吗?制定得科学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一定与“吃苦耐劳”四字有关。没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学习的苦在她们看来像一块巨石,让她们无所适从。另外,宠溺真的是百害无一益,我在反思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溺爱。她很有主见,但承受挫折的心理状态还得调整。虽说是个孩子,但正因为是孩子,可塑性才强,也是为人生打底色的时候,倍加关注才是。如何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或许劳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出口。五育并举,美育大多能做到,但劳动教育,却常被一个叫爱的名词遮住了双眼。
…
如果说人生之路多维艰,那么育儿之路,可谓难上加难,唯有不断自我成长,用科学的方法,智慧的爱去陪伴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