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黄耐得余寒峭
——咏迎春花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清代诗人杨揆的《探春·咏迎春花》,描绘了迎春花初开、盛开及败落时的种种不同景象:
香卸梅梢,艳迟桃萼。蓉城催下飞檄。淡白宵匀。嫩黄朝点,梦醒宫罗试揭。耐得余寒峭。性不共唐花争热。是谁暗数春期,小窗纤指偷捻。
为怯新妆晓薄,还剪就金缕,新衣重叠。挑菜人来,踏莎期近,管领东风消息。可奈香丛里,飞不到寻芳胡蝶。掩映幽姿,疏帘刚逗初月。
杨揆是清乾隆时期重要诗人,出生于江苏无锡,字同叔,一字荔裳。生而聪颖,好涉猎史事。乾隆四十五年南巡时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从征卫藏,累官四川布政使。所作骈体文沈博绝丽,下笔千言。诗初学长庆体,出塞后,异境天开,格律亦因之一变。著有《藤花吟馆诗文集》及《卫藏纪闻》。
这首歌咏迎春花的长调从各个方面描绘迎春花,或直叙、或拟人、或对比,可谓文笔细腻工巧,风格哀婉清丽。
首句“香卸梅梢,艳迟桃萼”,点明迎春花所处节气物候特点。梅花香已尽,桃花鲜艳之色尚未到来。“蓉城催下飞檄,淡白霄匀”,是说成都此时正是飘着残雪,有如天下檄文片片横飞。“淡白霄匀”是形容雪片,“飞檄”即飘飞着的雪片。将残雪飘飞比作檄文催下,似乎是上天有意在香卸梅梢、桃艳未现之时征召迎春花问世。“蓉城”即芙蓉城,是四川成都之别称。词人官至四川布政使,这首词提到蓉城,想必是他于布政使任上所作。
词在描绘了迎春花所处的节气物候特征后,转入对花的描写。“嫩黄朝点,梦醒宫罗试揭”,写嫩黄的迎春花苞似乎是在应上天檄文的催召,于梦中醒来揭开披在身上的嫩黄色罗缎宫装应朝打扮。这是迎春花初绽花蕾,乍开未开的景象。词以拟人手法写其如梦初醒,神情毕露。接着“耐得余寒峭,性不共唐花争热”,是说迎春花不怕寒冷,耐得住料峭春寒,不与唐花争热。“唐花”,亦作堂花,放在密室用加温法使其提早开放的花。迎春花虽不怕春寒,但嫩黄朝点,恰似宫妆梦醒,就含有一种娇弱之美态。虽然点明耐得寒峭,但从总体上说,将迎春花比作宫妆佳丽,仍是不如斗寒之梅那样给人以昂扬奋发之感。上片结句“是谁暗数春期,小窗纤指偷捻”,就更充分地申发了宫妆佳丽暗数春期、纤手偷捻的柔情蜜意。“数春期”,盼春期以迎春期,并且纤指偷捻,自是佳人心态和动作的自然流露。词人以拟人手法,巧妙写出迎春花开放时的景致,形象生动、鲜明。
下片换头“为怯新妆晓薄,还剪就金缕,新衣重叠”,承接上片结句语意,写迎春花的花色金黄,花朵重重。接着“挑菜人来,踏莎期近”,是写时序推移,野菜丛生,春意渐浓,天气渐暖,挑野菜人上山,而此时迎春花放。“管领东风消息”,报告着东风浩荡、春意盎然的信息。这是迎春花盛时。
结尾“可奈香丛里,飞不到寻芳胡蝶”,是一转,由盛而衰,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是,寻芳的胡蝶是寻不到这迎春花的,意即不到胡蝶纷飞时,迎春花已凋落了。“掩映幽姿,疏帘则逗初月”,黄花落尽,只有枝条掩映,对清天初月,一片哀思。
这首咏迎春花词写迎春花初开、盛开及败落时种种不同景象,用语典雅清丽,文笔细腻工巧。尤其是与迎春花生物属性相关合的拟人手法,用得巧妙自然,使迎春花的美妙形象得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堪称咏迎春花的上乘之作。
清代诗人叶申芗的《迎春乐·迎春》,赞扬迎春花赢得“迎春”和“金腰带”的美名: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为帅。斯花品列番风外,偏迎得、春来赛。
未有花时春易买,笑还占、中央色在。谁与赐嘉名,争说道、金腰带。
叶申芗(公元1780—1842年),字维彧,号小庚,又号萁园,福建闽县人,林则徐姻亲。世居文儒坊,稍长即能诗文,每出惊人语。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云南富民、昆明等县知县,东川、开化、昭各府同知,迁宁波知府、洛阳知府,代理河陕汝道,任云南乡试同考官。积劳,病逝于河南任上,民皆德之。林则徐赠诗曰:“家世三传皆玉署。”他擅骈体文,尤工词,曾辑宋元六十多家词为《历代闽诗词抄》四卷。著有《小庚词存》一卷、《本事词》二卷、《天籁轩词谱》等。
上片写迎春花占得春先。“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群芳,梅为帅”,“春光九十”,春天共九十天。开头三句写在九十天的春光里,百花盛开,繁花如海,只有梅花冠压群芳,是百花的统帅。接下来“斯花品列番风外,偏迎得、春来赛”二句,“番风”,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诗人说:迎春花品列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外,偏偏能赛过其他花,首先迎得春天来。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迎春花之所以能够赢得迎春和金腰带的美名,那是因为,在早春时节里,料峭春寒中,迎春花才不惧冷寒,迎风冒雨,继梅花、山茶花之后,最先传出春天已经来到的信息。
下片开头二句“未有花时春易买,笑还占、中央色在”,化用南宋词人赵师侠《清平乐·迎春花一名金腰带》中“占得中央颜色好”词意,赞扬迎春花“占得中央”,花色鲜艳,在没有花开的时节受到爱花者的欢迎。接着“谁与赐嘉名,争说道、金腰带”二句,仍化用赵师侠“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词意,说迎春花获得嘉名“金腰带”,受到人们的称赞。
这首诗表达了繁花盛开,能够占领花中迎春之先的是普通的迎春花,并赢得了“迎春”和“金腰带”的美名。这与它不畏严寒,早早开放有关,它传递春天的信息,带给新春的希望和祝福,值得人们称赞。
清代诗人赵执信的《嘲迎春花 》, 嘲讽迎春花以抒愤懑之情:
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赵执信[shēn](公元1662—1744年)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他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此诗中,诗人一反历代诗人用早春花卉表达春的气息的常规,把迎春花当成势利小人加以嘲弄。
开头两句嘲弄了迎春花的色、香。“黄金偷色未分明”,意思是说“迎春花的黄色是否偷来的说不清楚”。深层的意思是“迎春花的黄色也是偷的”。这颇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了。不过,写诗这样当然可以。诗人厌恶迎春花,字里行间就凝结着厌恶的感情。下一句“梅傲清香菊让荣”,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爱憎。诗人为什么拿“梅”和“菊”两种花跟迎春花对比呢?梅花是早春的象征,历代文人都歌咏她,她的形象是高洁的。诗人用梅反衬迎春花的渺小。北宋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写梅的清香亦是为后人所称道。而迎春花是无香的。诗人在这里强调“梅傲清香”这个特质,就把迎春花贬得很低了。“菊让荣”,是说菊花不愿与迎春花为伍。一个是“傲”,一个是“让”,异曲同工。把个迎春花写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诗人为什么写“菊让荣”呢,这也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菊是黄色为主。可同类比较。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唐代诗人元稹《菊花》诗中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是最晚开的花,所以元稹喜欢她。菊花甘于人后的精神,不正与“向风却是最先迎”的迎春花相反衬吗?因此,诗人写“梅让清香菊让荣”,并非胡乱选取两种花与迎春花相比,而是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
后两句“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是议论之笔。如果说前两句用了虚设、反衬等手法,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了。
“依旧春寒苦憔悴”,意思是说,迎春花也是像梅花那样于春寒之际枯枝开花。“憔悴”,形容经冬的枯枝。南朝·梁诗人王筠《和孔中丞雪里梅花》写道:“今春竟时发,犹是昔年枝。唯有长憔悴,对镜不能窥。”这里的“长憔悴”是写人的,但同时又是与“昔年枝”相比。“依旧春寒苦憔悴”中的“憔悴”,就是写迎春花“昔年枝”之态。诗人在后两句中先扬后抑。迎春花先开花后长叶似乎与梅花相似了。但诗人下一句却把迎春花抛向了世人唾弃之地。“向风却是最先迎”,梅花经冬开放,菊花开后更无花,唯有迎春花争强好胜,因而也就相形见绌了。
诗人在这里表面上是嘲讽迎春花,实际上另有隐喻。这首诗作于雍正七年。当时诗人五十七岁。诗人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隐居家乡。历经沧桑之后,诗人对世事已淡然,故有此诗。在《谈龙录》中,诗人强调作诗要有人在。也就是说读其人之诗,应能知其人之感情。读了这首诗,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感受。诗人强烈的爱憎溢于言表。诗人对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唐代诗人令孤楚有诗云:“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游春词》)迎春花还是迎春花,她带来春的气息。赵执信由于自己的爱憎而贬迎春花以抒愤懑之情。正应验了那句话:“花草无情而人有情。”可谓见仁见智,因人而异。